盐山县供销合作社创办惠农服务网络纪实
日期:2006-04-17 15:38来源:竞彩篮球购买联合社
责任编辑:市供销社阅读量: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尝试 |
如今,一盐山县的农民发展生产方便多了。有了技术难题,农业专家帮他们解决;想了解农产品市场信息,打个电话就可以弄明白;放心农资店开到了家门口,再不担心买到假化肥了,还可以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科学施肥。这一切,要归功于供销合作社创办的惠农服务网络。这个网络从2005年创办以来,服务搞得实实在在,成为农民发展生产的坚强后盾。农民们都说:供销合作社可为俺们办了二件大好事。 一、站在“三农”大格局中寻找供销合作社发展出路 盐山县供销合作社有县直公司9个,基层供销合作社9个,职工1130人。2003年,韩亮同志到供销合作社当主任的时候,金系统有一半的职工下岗,总负债1.2亿元,资产总额只有700万元,企业步履维艰,难以为继。如何尽快走出困境,找到一条适合供销合作社的发展出路,成为摆在新一届领导班子面前的难题。 供销合作社的服务对象是农民,优势也在于此。以韩亮为首的供销合作社一班人把发展的目光投向了广阔的农村市场。盐山县辖6乡6镇,4 5 0个行政村,共有耕地7 2.8万亩,4 O.7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36万,主要农作物是小麦和玉米,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围绕建设枣树大县和畜牧大县的要求,发展枣粮间作面积3 7万亩,蔬菜面积8万亩,肉牛存栏11万头。但农业科技水平低、市场信息不通畅仍然是制约全县农业发展的瓶颈。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提高科技和农业信息对农业的贡献率,一直是县委、县政府破解的难题之一。 长期与“三农”打交道的供销合作社人认识到,农民有三盼:一盼技术,他们发展种植、养殖,出现了问题没有人来指导,小毛病往往造成大损失;二盼信息,农民获取外界信息的渠道非常窄,农产品价格变动趋势、市场供求信息往往成为稀缺资源,他们不能及时了解到,辛勤劳动常常得不到应有回报;三盼放心农资,农村市场上假冒伪劣农资屡禁不止,令农民吃尽了亏,伤透了心。 经过深入调研,韩亮认为,要满足农民的这些需求,就必须在县这一级建设一个综合性的服务平台,向农民提供急需的技术、信息、优质农资服务。供销合作社网络虽然支离破碎,但通过整合还能凝聚成一个整体,在与农民的接触面、服务面上,是其它部门不可比及的,搭建这个平台具备优势。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吹响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角,动员全社会力量关心、支持和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盐山县社决定从农村经济发展的形势出发,从农民的现实需要入手,转变观念,调整思路,以农资经营为依托,创办“农资+农技+农业信息”三位一体的服务平台,投入到新年农村建设的探索中去。 二、创办惠农服务网络,搭建为农服务平台 盐山县供销合作社采取了整合社会力量搭建为农服务平台的做法。他们把想法向县委、县政府作了汇报,县领导明确表示要把这一涉及全县农民福祉的大事办好。韩亮又和他的同事们跑农业局、科技局、工商局等县直各个部门,希望提供支持和配合。碰巧的是,这些局也在探索服务农民的长效机制,他们与供销合作社不谋而合了。一个以供销合作社、科技局、农业局为主,其他部门配合的创办机构成立了,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 一是借助高校和职能部门的技术优势创办农业技术服务网络。他们几次拜访河北农业大学,向专家教授发出诚恳邀请。2005年5月,以县委、县政府的名义,与河北农大签署了合作协议,成立了盐山县为农服务专家大院。从河北农大聘请了1 2名在蔬菜、林果、畜牧、粮油等方面有很深造诣的专家教授,定期到专家大院坐堂应诊,传授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解答农民的技术难题,培训农民技术骨干,还根据不同季节的种植特点由对口专家深入到田间地头现场示范,指导培训。县社投入1 8万元,对1 2间房屋进行装修,建成了专家办公室、宿舍,农技教室,购置了土壤检测仪、病菌检测仪、电脑等服务设施,利用这些设备免费为农民测土施肥、病理检测。县农业局抽调5 O名农业技术员,与供销合作社的村站经营人员一起,协助专家组做好农业科技的二次传播工作。一个以专家大院为核心,基层农技服务人员配合的农业科技服务网络形成了。 二是利用国家高新技术研究成果创办农业信息查询网络。为了让农民了解到先进的农业信息和市场需求信息,他们借助国家“8 6 3”研究成果,以网通公司的通信网络为载体,投资1 5万元,于2005年9月创办了盐山县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农业信息服务网络由“户联网”和触摸屏组成。“户联网”,顾名思义就是直接延伸到农户家中的信息网,农民凭借一部电话,按照《查询指南》的提示,就可以查询到粮食、棉花、果树、畜牧等实用技术和各种病虫害防治知识,以及最新的市场行情等,信息总数达1 3 O O O条。农民有了产品需要出售,有劳务可以输出,也可以通过“户联网”进行登记、报价,这是一个双向互动的平台。触摸屏是信息自助查询设备,其内容除“户联网”的全部信息外,还加上了图片14532张,并配有语音说明,查询起来更加直观。“户联网”和触摸屏的信息每天更新,保证农民接触的全是最新鲜、最及时的信息。 三是借助“万村千乡工程”契机创办农资销售网络。提高农资市场占有率,让农民用上放心农资,是供销合作社工作的原始动因和落脚点。他们借助“万村千乡工程”实施的机遇,对农资公司的经营设施进行改造,建起了农资配送中心。农资配送中心整体加盟省农资公司的销售网络,并与2O多家化肥、农药、农机生产厂家建立了业务联系,保证了货源泉的可靠性。配送中心下带基层社的村级店和社会零售网点,建成标识、货源、价格统一的村级农资服务站2 2 6个,其中2 3个已经通过商业部验收。配送中心配备了1 0部运输车,依托设在乡镇的2 0个经销站,免费向各村站送货。农民足不出户就能购买到放心农资,价钱与在城里买相同。农资销售网络的建成,解决了过去农民不安全消费和不经济消费的问题。为了充分保障农民利益,供销合作社还与公安、工商等部门密切配合,联合开展农资打假护农专项行动。 这三个网络,共同构成了盐山县惠农服务网络,总部建在盐山县农资公司。走进盐山县农资公司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宽敞明亮的农业科技服务大厅,两台崭新的触摸屏放在大厅的一角,轻轻一点,市场行情、种植、养殖、病害防治知识尽收眼底,墙上是河北农大和本县专家教授的照片和简要介绍,两台电脑摆在大厅中央,工作人员正忙着将采集到的农产品信息和市场行情上网发布。科技服务大厅的旁边,就是农资配送中心了,各种农药、化肥琳琅满目,排列有序。步入二楼,是专家的办公室,专家们在这里轮流坐诊,解难答疑。这里还有化验室、病菌检测室,里面摆放着先进的化验测试仪器,来这里化验的土样按区域分类建档,工作人员还根据农民需要,随时携带仪器到地头检测。在二楼尽头,是一座能容纳5 0人的科技培训教室,县社的同志介绍,每隔几天,这里就会有一场专题讲座,虽然教室仅能容下几十人,但每次听课的农民都在百人以上,许多时候讲课不得不挪到室外举行。 三、惠农网络的建成,意义和作用非常重大 把住了农资、农技、农信三大关口,为全县的农业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惠农服务网络从农业技术、农业信息、农用物资三方面向农民提供服务,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的保障。2 0 05年,组织专家教授举办培训班5 O期,送科技下乡1 5 O多次,培训农民达1 5 O 0 0人,免费测土1 0 0 0多份,9个村被定为科技示范基地,农民从中掌握了种田的新技术,改变了传统观念,真正得到了实惠。盐山县边务乡马村是一个种植大棚蔬菜的专业村,惠农网络成立后,村里人请来专家大院的专家作指导,科学施肥、用药、浇水,成本降低了3 O%。村民刘国营深有感触地说:“以前,大肥大水地往地里上,蔬菜也吸收不了,白白地浪费,我现在适当地施肥,减少了投资,效益增高了。”这个村以前一个二亩地的蔬菜大棚,年收入4000元,2005年达到了7000--8000元,老百姓实实在在地感到手里钱多了。韩凤高是望树镇的农民,他种了两亩地的大棚黄瓜和西红柿,平时蔬菜得了什么病,他都要通过农业信息网络,查查解决的办法,不仅解决了问题,还得出了一个“防胜于治”的道理。他说:“以前,都是发现病后才来买药,现在通过查询,在哪个季节,容易发生什么病,都知道得非常清楚,通过提前预防,农作物发病率明显少了,产量也提高了。”目前,专家每天接受农民咨询3 0多人(次),电话咨询4 O多个,每天有2 0 O多人通过信息网络查询各类农业信息。 为政府抓“三农”工作提供了依托和抓手。惠农服务网络在创办和运作过程中,得到了多个部门的扶持与帮助。农业局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持,科技局除提供7万元资金扶持外,还定期组织科技助农活动,工商、公安在办理营业执照和农资打假方面积极配合,劳动人事局免费培训农业技术人员,2005年培训了200名基层农技人员。目前,县直的各个部门有什么扶助“三农”的计划或行动,首先想到利用惠农服务网络这个实体来实施,惠农服务网络办成了各种为农服务力量的凝聚体,在一定程度上也弥补了政府的服务空白和职能缺位。盐山县委、县政府把这个网络作为抓“三农”工作、落实各项惠农政策的有力抓手。2005年种粮直补通过这个网络发放到农民手中,2006年政府打算依托这个网络,在全县开展一次农田测土普查行动,摸清农田的基本情况。县委、县政府还把惠农服务网络建设列为2006年为农民办的十件实事之一,将拿出扶持资金,促进这个网络提高运行质量,扩大服务面,让更多的农民得到实惠。目前,惠农服务网络已经作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报到了省农开办,并获批准,扶持资金达4 O O万元,其中1 O O万元无偿使用。 供销合作社提升了社会影响力,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对供销合作社来说,创办惠农服务网络解决了许多问题,获得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回报。一是职工上岗了。有1 8 0名职工在农资服务网络的配送中心、村级店中重新上岗,有1 5 O名职工经过培训成为农民信赖的科技服务人员,在新的领域找到了施展才华的机会。过去下岗职工堵门、正常工作无法开展的情况不见了。二是业务恢复了。供销合作社2 005年配送农资2万吨,同比增长3 0%,农药、农膜配送量也分别增长了2 O%和1 O%,农资市场占有率由4 O%上升到了90%。2005年,在政府协调下,农发行给供销合作社贷款6000万元,供销合作社储存棉花3800吨,棉花经营走上正轨。三是政府重视了。目前,政府积极落实省委、省政府35号文件,明确表示每年给县社20—30万元的行政费用补贴。政府还协调农行,以3.5%的偿债率,核销了供销合作社的1000万元债务。四是封闭体制打破了。新的网络是一个农业、科技、供销合作社等部门共同参与的实体,彻底打破了原来封闭、僵化的体制,供销合作社在创办惠农网络的过程中密切了与各有关部门的联系,密切了与农民的关系,服务“三农”的地位得到广泛认可。可以说,盐山县供销合作社找到了一条切入新农村建设的光明大道。 四、盐山模式对供销合作社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盐山县供销合作社“农资+农技+农信”的形式,填补了农村服务的空白,我们可以称之为“盐山模式”,这种模式值得全省供销合作社借鉴。从盐山县社的探索中,可以得出几点关于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启示。 启示之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供销合作社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都指出,我国进入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援农村的新阶段,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任务。这标志着全党全国工作重心的重大转移,农村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最为活跃的工作领域。实现新农村的宏伟目标,需要社会各个部门、各种力量的共同参与。供销合作社工作是“三农”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肩负着建设农村现代流通体系、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历史使命。盐山的实践说明,就为农服务这个角度来说,供销合作社与其他部门是站在一个起跑线上的,是同样可以大有作为、发挥出重要作用的。各级供销合作社应该紧紧抓住新农村建设的有利机遇,在为农服务中加快改革发展步伐。 启示之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把传统优势业务做好。新农村的内涵十分丰富,农民的需要也是多层面的,供销合作社参与新农村建设究竟要从哪里入手?有一点“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盐山县惠农服务网络是从农资开始起步的,并以农资供销为基础的。盐山的实践说明,从传统优势业务做起,是切入新农村建设最实际、最有效的方法。农资、日用消费品、棉花、废旧物资回收等这些业务与农民息息相关,在促进农村生产发展、农民生活和谐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是新农村建设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从这些基础业务做起,扎扎实实做强做好,对于有设施、渠道、人才优势的供销合作社来说,是比较容易的,也是供销合作社的份内之责。 启示之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不断创新服务形式,提高服务水平。盐山模式中,传统农资经营加入了农业技术、农业信息服务,技物结合,既丰富了服务的内涵,又提升了服务的水平。在供销合作社系统,象这样创新的例子是很多的,除了盐山模式外,还有山东莒南将日用品经营与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相结合、石家庄市将废旧物资经营与优化社区环境相结合等等。这就启示我们,在围绕传统优势业务开展工作的同时,要善于开动脑筋,不断创新工作形式,拓展服务层.次与空间,这样才能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要求,才会受到社会的广泛欢迎,业务才会有较强的发展后劲和旺盛的生命力。 启示之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要埋头苦干,又要善于协调各个部门的力量。供销合作社目前的处境比较特殊,说“农”不归“农”,说“商”不归“商”,是在"农”、“商”的夹缝中求生存的。所以供销合作社要想干点事,注定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这就要求我们,既要竖立不怕困难,百折不挠的决心,踏踏实实地做好基础工作,又要打破门户之见,善于协调各个部门的关系,借用各个方面的力量,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共同把为农服务这篇大文章做好,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应有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