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情“三农” 不断壮大为农服务实力
日期:2006-06-15 16:36来源:竞彩篮球购买联合社
责任编辑:市供销社阅读量:
——供销合作社农资系统“十五”回顾和“十一五”展望 |
|
21世纪的头五年,供销合作社农资企业紧紧围绕总社确立的“四项改造”、联合发展的战略任务,以改革促发展,以发展强服务,产权多元化改革不断深入,现代经营方式逐步建立,营销服务网络初具规模,企业经济效益持续好转,各方面步入良性发展轨道。供销社农资系统继续承担并充分发挥着保证供应、稳定市场、平抑价格的主导作用,为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做出了积极贡献。
农资购销持续增长 有效满足用肥需求
2001年来,供销社农资系统购销呈现连续5年持续增长的良好势头。2005年,全系统为农民提供了944.83亿元的农业生产资料,比2000年增加了246.8亿元,增幅41.8%;化肥、农药、农膜三大类农资商品购进总额1062.01亿元,比2000年增加407.4亿元,增幅68.72%。2005年全系统购进化肥7312.73万吨,销售化肥6865.35万吨,分别比2000年增长了11.78%和9%;农药购销数量基本稳定;农膜购销大幅增加,分别比2000年增长28.19%、22%。极大地满足了农民快速增长的用肥需求。 在市场分化、主体繁杂、竞争纷乱的农资市场上,供销社农资系统市场占有率始终保持在60%以上,依然承担着平衡供求、稳定价格、净化市场、服务三农的社会责任。
承担化肥储备任务 平抑市场价格
2003年来,农资市场货源紧张、价格高涨,国家宏观调控力度加大。各级供销社农资企业努力消化成本上升和价格限制对企业经营造成的影响,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价格管理政策,带头平抑化肥价格,自觉承担稳定市场的主导作用,仅新疆区农资集团2005年就给农民减负让利8000多万元。有实力的重点农资企业还承担了国家或省级化肥储备任务,发挥出“淡储旺供”的优势和作用。在2004—2005年度,供销社农资企业承担了400万吨的国家化肥商业淡季储备任务,占615万吨储备总量的65%;在2005—2006年度,又承储了535万吨的国家化肥淡储任务,占800万吨国家化肥储备总量的67%。十几个省、区、市的农资企业还承担着省(市)级化肥储备任务,发挥着稳定市场的骨干作用。
创新经营服务方式 营销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显著
2002年始,总社“以现代经营方式改造传统经营网络”工作全面铺开,农资连锁经营进入快速发展期,流通网络体系建设突飞猛进,一些区域龙头脱颖而出,中国农资、安徽“辉隆”、江苏“苏农”、新疆“农佳乐”、四川“邦力达”、浙江“惠多利”、福建“龙得宝”、黑龙江“倍丰”、山东农资、烟台“太阳”农资连锁等品牌知名度不断提高,区域龙头地位逐步确立。截至2005年末,全系统开展农资连锁经营、配送业务的企业1176家,发展连锁、配送网点6.74万个,实现农资商品销售额782.68亿元,占全系统售给农民的农业生产资料总额的82.8%。与2002年相比,全系统开展连锁配送的企业数增长420%,销售额增长341%,在售给农民的农资总额中的比重上升了233%。
逐步深化产权制度改革 现代企业制度初步建立
2002年,农资企业产权多元化改革全面推开,省、地级农资企业相继改制,供销社单一投资主体的产权模式被打破,企业资本结构优化,产权结构逐步多元化,“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现代企业制度初步建立。农资企业走出低谷,经济效益大幅增长,2001年即提早供销社系统一年实现了扭亏为赢,2005年净利润达9.24亿元,资产总额比2001年增长13%的同时,亏损面下降了48.74%。大部分企业改制后仍由供销社控股或相对控股,同时吸收其它法人股或非社有资本入股,调动了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为加强为农服务奠定了良好的组织基础。
整顿农资市场秩序 诚信体系建设加快
2002年以来,总社充分发挥全国农资打假部际协调小组成员单位的作用,密切配合有关部门,深入开展农资专项打假、毒鼠强专项整治等行动,极大地促进了农资市场秩序好转。2005年,供销社系统1名先进集体、6名先进个人受到全国毒鼠强专项整治工作小组的通报表彰,省级和部分地市县供销社也在当地的农资打假工作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2004年,总社与国家工商总局联合,率先在供销社农资企业启动信用等级分类管理工作,以建立农资企业信用档案为切入点,实施ABCD四档分类监管,建立相应的激励、预警、失信惩戒、严重失信淘汰机制,强化供销社对农资企业的监管,加快系统诚信体系建设步伐。烟台太阳农资连锁公司在2005年烟台市工商局“红盾护农”活动中被评为A级信用企业,2006年公司的“烟农”牌农资商品成为工商部门向农民的“推荐产品”。
联合发展向深层次拓展 为农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从计划经济时期的“要我联”,到市场形势变化后的“主动联”,联合合作在工商、商商、农商间逐步推进,目前已进入实质性联合发展阶段。 山西省农资公司率先提出了“上联工厂保资源、中联系统建网络、下联农民保市场”的经营战略,成为农资流通领域最早实践联合的企业。 “苏农”参股南京“红太阳”,民营上市公司入股湖南农资,一些省、地级农资公司相继加盟到“中国农资连锁配送为农服务工程”中,流通企业稳固资源、延伸网络、强化服务,为农服务水平和实力不断增强。 截至2005年末,全系统共建有村级综合服务站13.33万个,庄稼医院1.91万个,农机队 3140个;为农民建科学实验示范田22.95万公顷,提供测土配方施肥182万公顷,技术培训、信息咨询服务1249.5万人次,种子种苗服务40亿元。 农资专业合作社、庄稼医院、村级综合服务站等基层为农服务组织发展壮大,测土配方、技术培训、信息咨询、专家讲座等多种便利服务到村入户,新品种、新技术、预约上门、热线咨询等多种服务方便农民,供销社的人缘、地缘、网络优势充分发挥,科技助农更加深了与农民的感情。 作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供销社农资营销服务体系在促进农业产业化、推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必将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
[稿件来源:《中华合作时报·经济新闻》2006年第1960期二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