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快报》专题推介市供销社推进“新网工程”的作法和经验
日期:2007-08-03 11:33来源:竞彩篮球购买联合社
责任编辑:市供销社阅读量:
7月26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宜昌快报》(第68期)以“推进‘新网工程’ 服务新农村建设”为题,专题推介了我市供销社系统大力推进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的做法和经验,并将该期信息上报给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市供销社党委书记、主任陈保和对该期快报作出批示:材料组织、总结很好,要再搞二、三个像样的典型推广出去,进一步提升形象,扩大供销社的社会影响。基层社改造工作要总结经验、树立典型,抓紧、抓好、抓落实。
附:《宜昌快报》(第68期)
推进“新网工程” 服务新农村建设
近年来,市供销社以为农民提供“方便、安全、放心”消费为目的,以合作制为纽带,按照“改造、整合、优化、提升”的要求,大力实施和推进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简称“新网工程”),较好地发挥了供销社在农村现代流通中的主渠道作用,初步形成了城乡协调、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功能完善、流动有序、诚信和谐的农村供销社市场体系。
一、引进现代流通方式,改造传统经营网络
(一)建立农资配送网络。2006年来,市供销社抢抓机遇,把“新网工程”与参与国家“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紧密结合,主动向商务部门申请承办了全市“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资农家店建设任务,积极争取政府的推动和扶持,并设计了农资农家店的统一标识及管理办法,以市农资公司为连锁企业,以“宜昌供销”农资为品牌,按照在市建农资集团(配送总部),在县域建农资公司(配送中心),在乡镇建农资配送站,在村级建农资农家店的模式,形成农资四级流通服务网络,并把专业合作社与农民联系起来,构建新农村农业生产资料配送、销售、使用的网络服务体系,收到了“巧借东风快行船”的效果。到2007年6月底,全市供销系统已建“宜昌供销”农资农家店265个。夷陵区供销社积极实施“新网工程”,成为省商务厅和市政府“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样板。枝江市供销社农资连锁配送模式受到了国家发改委的充分肯定。
(二)建立日用消费品配送网络。全市供销社借力整合日用工业品经营网络,先后引进了湖北东方超市、雅斯、北山、大自然、赛美佳等大型超市投资供销社,联合在城区和县城建立中心超市,在有条件的乡镇建立连锁店,在村发展农家店,改造镇、村“夫妻店”、“代销店”,充分发挥自主配送、委托配送、代理配送的有效方式,用连锁经营新型业态重新构筑县(市)、乡、村连为一体的农村消费品市场经营网络。全系统现有村级(社区)生活资料网点1590个,在农村市场覆盖率约占70%左右。
(三)建立药品配送网络。以夷陵众生药业、兴山爱欣药业和宜都医药等GSP达标认证企业为依托,在县城建立药品配送站,在乡镇建立大药房,在综合服务社建立村级药柜,确保农民买药方便、用药放心。夷陵区供销社众生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兴办中药材饮片加工厂,网络市内外经营户和医疗机构,对中药材、中药饮片、中西成药、医疗器械和保健食品开展连锁配送,已发展连锁药店23家,2006年实现医药销售和加工总额达到1500万元,其中药片加工产值300万元,产销率达98.7%。
(四)建立烟花爆竹配送网络。以市吉祥烟花爆竹有限公司为依托,加大对全系统烟花爆竹经营资源的整合力度,强化全市连锁经营,巩固和完善归口经营。对全市烟花爆竹实行进货代理制,统一“吉祥鞭炮”标识,并充分利用行业协会的功能,加强规范管理,基本形成了“专业公司+配送中心+乡镇委批点+零售点”的经营模式。截至目前,全市已发展烟花爆竹批发公司10家,代批点120个,连锁门店3767个,年销售量突破3500万元,确保了安全经营。
(五)构建农产品流通网络。一是大力兴办农产品交易市场,全系统建立各类专业、综合批发市场16个,年成交额2亿多元,基本上形成了大中小、城乡村、综合性与专业性、批发与零售多方面结合的市场网络新格局。二是大力发展农产品仓储物流。以市果品食杂公司、吉通物流配送公司为龙头,发挥城区3000吨冷库的优势,搭建农产品物流配送平台,与超市对接,形成基地(专业社)、营销、冷链物流配送于一体的农产品产业链,2006年仅冷库就储销蔬菜、水果等农产品达到2万吨以上。今年,又投资300万元,在宜昌城区动工兴建6000平方米的艾家嘴现代仓储物流项目。同时,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拓展农产品销路,组织有关企业在南宁东博会、南京农展会上签订柑橘等农产品销售合同3万多吨。还通过《三峡供销合作网》搭建农产品信息平台,专题开展本地农产品网络宣传和推介活动,受到农民和农产品生产加工经营企业的广泛好评。
(六)兴办村级(社区)综合服务网络。以县市区社为重点,围绕建立和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结合农村撤乡并镇的机构改革,明确制定了“组建中心社、培育骨干社、撤并弱小社”的方针,鼓励基层供销社通过资产入股、人员进社等形式,与农民共同创办专业合作社(协会);把一部分弱小基层供销社建成举服务旗、打服务牌、创服务业的综合服务社,办成综合服务网络终端。通过艰苦努力,全市供销社现已发展村级综合服务社730个、专业合作社52个、专业协会23个,并涌现出一批典型示范社。如夷陵区仓屋塝村综合服务社实行“一社两店”,即拥有营业面积达68平方米的农资农家店和80平方米的万富超市加盟店,主要经营农药、化肥、农膜、农械及百货、副食、洗化、针织、小家电、日杂、五金等各类商品,比自营前增加了1000个品种,销售额增长了30%。目前,该店建起了村级卫生室和科技文化服务中心,为当地农民提供农资供应、农技服务、技术培训、生活资料销售、电教、图书阅览、文化娱乐、医疗卫生保健等多项综合服务。
二、加快基层社和县联社改革,努力适应现代流通网络发展的需要
(一)推进基层社的分类改造,实现基层社由“守摊子”向自主经营、综合服务转变。对具有资产实力和经营优势的基层社,吸收职工和农民入股,改制为股份合作社。对缺乏资产实力和经营优势的基层社,以剥离一部分有效资产出资为基础,组织农民投资入股,兴办专业合作社,以专业合作社的民办体制与机制改造基层社。对职工全员转变身份后仍有一定净资产、少数聘用人员留守的基层社,其净资产纳入县(市、区)社统一管理,改制成为县(市、区)联社的分社或配送站或中心超市,实行一县(市、区)一社。对已经名存实亡或破产清算的基层社,争取当地党政领导支持,按照合作制原则,根据市场和农民的需要,组织农民重建专业性或综合性的新型合作社。同时,对已经转为民营或职工个人经营的网点,通过现代流通方式重新整合起来,形成供销社的网络终端,维护了供销合作社基层服务网络的完整。截至2006年底,全市基层社数量从2002年的 77个缩减到目前的40个,减少了48.1%,其中改造较为规范的占30%。
(二)加快建立连锁企业现代公司制,增强发展活力。按照建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新体制的要求,对社有连锁企业开展了以产权多元化为主要内容的股份制改造,彻底实行了经营者持大股,建立起新的法人治理结构,成为体制新、机制活的市场竞争主体和连锁经营龙头企业。市吉合农资公司以资本为纽带,联合有关县供销社和所属农资企业共同投资,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运用现代流通方式,对社有资源进行改造整合,既推进联合发展,又较好地承担了全市农资连锁配送任务,成为全市供销社首家销售规模过亿元的企业。
(三)实行社企职能分开,加快县联社职能转变。一是搭建投资平台。各县市区联社相继组建了社有资产经营机构,建立出资人制度,实行县企、社有资产一体化管理,对网络改造统一规划,统一投资,统筹发展,提高了投资改造和资产营运效率。二是搭建合作平台。坚持开放办社,推进合作,吸收了一批社会组织和企业成为供销社的新成员。加强县(市、区)供销社及其企业的资本联合、业务合作,组建了一批新的市场主体,成为供销社为农服务的骨干力量和供销社经济的支柱。近几年来,全系统共引进落实项目18个,开放办社、开放办企的单位、连锁店达到2500多个,共吸纳社会股本1.3亿元。三是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把工作重点放在为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和社有企业服务上,着力搭建服务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行业协会发展和农民技能培训等公共服务平台,使供销社逐步发展成为综合性、开放性的为农服务组织。
三、提升为农服务水平,优化农村消费环境
随着我市农村现代流通网络的逐步完善和经营机制的不断优化,供销社正逐步恢复在农村流通方面的主渠道作用,有力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成为参与和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
(一)改善乡村购物环境,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随着“新网工程”的实施,加快了农村现有流通设施的改造升级,促进了现代流通网络体系的建设。到目前止,全系统对30%的原有经营服务网点进行了改造或业态转换,60%的商品经营网点纳入了连锁经营配送体系,开展连锁经营和配送业务的企业达18家,连锁经营网点7808个,其中农资连锁店2030个、医药药材连锁店38个、再生资源网点330个、棉花收购网点53个,农村市场体系逐步得到完善。乡村店容店貌焕然一新,正以新型的购物环境、快捷便利的服务、物美价廉的商品供应,引领时尚和消费,展示了新农村商品流通的新气象,使农民朋友真正体会到了“在家门口逛超市,快乐享受新生活”的美好感觉。
(二)净化农村市场,确保了商品质量安全。通过对农资、日用消费品、医药、烟花爆竹等连锁经营企业实行“七统一”( 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管理,统一价格,统一标识,统一核算和统一服务)的规范管理,严格市场准入制度,提供配套的多元化服务,从源头上把好商品质量关,有效地杜绝了假冒伪劣和以次充好商品流入农村市场,保证了农民购物安全,维护了农民的合法权益。近几年来,全市供销社系统没有发生一起假冒伪劣、坑农害农事件。
(三)激活农村市场,主渠道作用得到发挥。由于农村购物环境的改善,商品质量的提升,消费结构的优化,有效刺激了农民消费欲望,带动了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使农村市场空前活跃,极大的促进了供销社购销业务的大幅增长。2006年全系统实现商品购销总额36.44亿元,同比增长10.3%。其中消费品零售额8.8亿元,同比增长12.7%;农资销售4.2亿元,同比增长7%;实现利润216万元,同比增长15%。农资市场占有率超过70%,棉花收购市场占60%,烟花爆竹销售市场占90%,夷陵、兴山、宜都等县市区医药连锁经营占当地市场80%以上。
(四)降低生产成本,保证了农民增产增收。尤其在农业生产资料的供应上,通过建立“连锁企业+连锁店+专业社(协会)、综合服社”的对接机制,由各专业社(协会)、综合服社向连锁企业统一采购农资,并由企业按照社(会)员的要求配送到户。既降低了化肥、农药价格,又减少了劳力和运输成本,起到了保证质量、平抑价格、稳定市场的作用,使党的惠农政策通过供销社得到了充分体现。同时,通过发展综合服务社、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等合作经济组织,把农民组织起来,解决了农民一家一户分散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的对接问题,全年为农民推销和加工转化农产品3亿多元,增加了农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