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熊家余 陈岩 通讯员 许忠祥 李保华
宜都市红花套镇,去年4月组建了一家柑橘产业合作社。一年下来,社员们种植柑橘的收入,比周边果农高出好几倍。
这是怎么回事呢?
一拍即合
说来蹊跷,组建合作社,是工商部门挑的头。
去年3月,宜都市工商局商议怎样更好地服务农村经济,局长胡卫东说,浙江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办得不错,能不能“拿”到宜都来试试?
大伙赞成。谁当“领头羊”?他们想起红花套镇柑橘销售大户陈光荣。
当时,陈光荣正在发愁。他听说农业部门有扶持柑橘生产的项目资金,但由于他是个体工商户,按政策,项目资金落不到他头上。
红花套镇,还有几个人在发愁。一个是农技站站长杨承清。他长期研究柑橘种植技术,但果农们单家独户,没个组织,技术推广不开。
还有一个是南桥村村委会副主任阮中财。村里的柑橘论堆卖,他看着心疼,总在思谋着卖个好价。
胡卫东把主意儿向他们一摆,几个人心头的愁云全消了。
有了合作社,项目资金有谱了,技术推广有门了,柑橘销售有路了。一拍即合,红花套柑橘产业合作社就这么诞生了。
临海取经
合作社成立了。怎么个搞法?大伙心里都没底。
那就“西天取经”吧。工商局和合作社分别派人到了 浙江省临海市。
临海取经,他们眼界大开。同样种柑橘,人家合作社种有讲究,销有品牌。拿到市场上的果子,个头般般大,颜色一样红。价格呢?1公斤卖15元,极品果子3元一个。
取经回来,他们照葫芦画瓢,定章程,搭班子。农民自愿入社,将果树折价,认购股金。合作社和社员签订协议,精品果比同期市场价上浮40%,利润二次分红。
农业部门扶持项目资金40万元,改造果园生产条件。
工商部门启用闲置商标,“红花套”牌又“活”了过来。
田园革命
合作社带来一场种植革命。施肥要测土配方,用沼液和农家肥。灭虫用太阳能灭虫灯和黄色捕虫板,严禁使用高残留农药。阳光剧烈,要用遮光网防灼。8月份以后,地上要铺薄膜控水。
杨承清把新的种植技术总结为八句话:
一户一本科技书,测土配方施肥一张单,一园一盏杀虫灯,一树一袋捕食螨,黄色捕虫一块板,控水增糖一张膜,遮阳防灼一张网,沼液微灌一口池。
以往抢季节,果子没熟透就采摘。合作社立下一条新规:11月10日统一开园,每推迟一天采收,1公斤增补两分钱。
收获时节
去年11月10日,合作社开园。宜都市领导前来祝贺,10多家媒体也闻讯赶来。
精品就是精品。“红花套”牌蜜柑摆在来宾面前,果形端正,色泽红艳,皮薄光滑,味道甜浓。“红花套”名声大振。合作社统一标准、统一收购、统一包装、统一销售,50万公斤蜜柑,成了市场抢手货,每公斤卖到10元。而当时周边的柑橘,1公斤仅卖1元钱。
社员赵中新,带着500棵果树入社,去年卖柑橘挣了8万多元。
柑橘售完,合作社所得利润,又按销量进行了二次分红。
赵中新算账:果子卖到合作社,按市场价上浮40%;采摘延迟一天,每公斤增加两分钱;二次分红,一公斤又净得两毛钱。算下来,他比上年净增2万元。
20户社员,家家有本增收账。
跨入新境
跨入新年,合作社遇到新矛盾。去年推行生态种植,灭虫灯、捕虫板、地膜等生产资料,靠的是政府的扶持资金,长此以往怎么办?
果农增收,最终要靠深加工,这篇文章谁来做?
恰在此时,该市土老憨生态农业开发公司有意开发果园。又是一拍即合,“土老憨”与“红花套”成功嫁接。
作为企业成员入社,“土老憨”带来了雄厚的资本、成熟的销售网络和深加工生产线。
红花套柑橘产业合作社将由此步入新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