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好村级综合服务中心 搭建为农惠农利农平台
日期:2008-04-18 15:38来源:竞彩篮球购买联合社
责任编辑:市供销社阅读量:
为了贯彻落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创新供销社经营和服务方式,使供销社的“新网工程”建设在服务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2007年,我们在着力抓好村级综合服务社建设的同时,尝试在龙泉镇石花山村创建了集“政务、商务、服务、社务”于一体的村级综合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服务中心”),探索出了一条供销社服务三农,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路。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贴心为农着想,明确“服务中心”建设的基本目标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加快了村级经济社会发展和乡村集镇化建设的进程,资源、人才、商业、服务以村委会所在地为中心相对集中,逐步形成村级政治、经济、文化、生产和流通的中心,成为村级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龙泉镇石花山村位于宜昌市主城区东部,全村面积9.8平方公里,3个村民小组,414户,1402人,耕地面积3068亩,柑桔种植面积4163亩,社会产量3500余吨。村内主导产业明晰,自然条件优美,基础设施良好,村容民风淳朴,农民年人平纯收入达5100多元,全村人民过着“是农非农,挨城不城”的生活,对物质生产和精神生活有着较高的追求。为切实推进“新网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为农服务体系,不断满足该村人民在新农村建设中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区联社党组理事会经反复调查研究,决定抓住新农村建设和供销社实施“新网工程”建设的机遇,与村委会一道,共同试办“服务中心”。我们的想法与村委会一拍即合,“服务中心”建设顺利启动,仅用三个月时间,就建成一个占地面积2300平方米(其中营业及服务面积820平方米,办公面积150平方米,活动场地1300平方米),从业人员10人的服务中心。
首先,明确工作思路。近年来,我们加大了村级综合服务社建设的力度,两年内发展村级综合服务社112家,为巩固供销社基层阵地、建设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奠定了基础。但由于管理体制等原因,“综合服务社”作用的发挥仍受到一定局限。实践使我们体会到,要使村级综合服务社规范管理和提档升级,增强服务功能和实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综合服务功能,最佳选择是将综合服务社建设与村委会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统筹共建,改善民生,优势互补,相得益彰。基于上述认识,我们建设的基本思路是:在村党支部、村委会的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村民为宗旨,以村委会办公场所为平台,以社会事务、流通商务、生产生活服务等为主要内容,建成具有一定经营规模、具有现代气息、能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全面综合服务的基层组织体系。
第二,理顺管理体制。管理体制的模式事关“服务中心”作用的发挥和运作的成败,村级综合服务中心的建设涉及到多个主管部门。为理顺“服务中心”的管理体制,我们采用了“四统一”的管理体制,即: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对服务中心实行“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同时,“服务中心”接受区供销合作社等区直相关部门的业务指导,是区联社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基层组织;生产、生活服务实行谁投资谁受益。
第三,完善运行机制。为提高“服务中心”的运行效率,降低运行成本,我们探索施行了“一个中心,分块运作,多项服务”的内部运行机制。“服务中心”分“社会事务服务”和“生产生活服务”两块运行,设一名主任和两名副主任。主任由村委会主任兼任,行政事务服务由分管的村委会成员任副主任,生产生活服务副主任由原综合服务社主任担任。社会事务服务由村委会的内设机构组成,村委会的机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要求进行组织建设和管理;生产生活服务由农资超市、工业品超市、烟花爆竹专卖、文化活动室(含农业技术培训)、卫生室、机耕机防队、柑桔协会等机构组成。“服务中心”在村委会统一领导下,逐步形成以村委会所在地为中心,开展多项服务的运行机制。
第四 ,健全责任目标。“服务中心”两块服务的有机结合,共同服务于村民生产生活、村级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加强内部管理,促进分工合作,我们分别制订了“行政事务管理”和“流通服务管理”责任目标。“服务中心”由村委会主任负总责,社会事务服务部接受村主任和上级行政管理部门的领导,完成村委会和上级下达的各项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体系;生产生活服务部接受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负责完成年度经营和服务目标任务。年终,“服务中心”对各项工作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实行奖惩。
二、热心为农办事,完善“服务中心”建设的具体内容
“服务中心”以服务村民为宗旨,以推动村级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标,着力搭建“四个平台”,实现了“政务、商务、服务、社务”四进村。
1、以村委会办公场所为阵地,搭建社会事务平台。“服务中心”选址于村委会所在地,与村委会合署办公。“服务中心”的行政及社会事务服务部由村委会的内设机构组成,主要包括人民调解委员会、治安保卫委员会、公共卫生委员会、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妇女联合会、民兵连等机构,分别履行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维护社会治安、保证本村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秩序的稳定;普及卫生科普知识、开展爱国卫生及防病防疫、报告疫情;做好计划生育工作、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开展妇女教育培训和科普教育、依法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对民兵进行国防理论、国际国内形势和政策教育、组织民兵训练和整顿等职能,搭建行政和社会公共服务平台,为村民提供了社会管理和事务服务。
2、以农资、工业品超市为阵地,搭建流通商务平台。“服务中心”生产生活服务部经过对原综合服务社的改造升级,建立了宜昌供销农资农家店、工业品自选商场、烟花爆竹专卖店、农产品购销市场,在村级网点实现了超市等现代流通方式,让村民享受与城市居民同样的购物环境和乐趣。同时,村委会将卫生室纳入“服务中心”统一管理,实行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为农民提供医疗社会化服务。“服务中心”设立了机耕机防队和柑桔协会,为本村柑桔主导产业发展提供病虫防治、产品销售等服务。流通商务平台的搭建,使“服务中心”拓宽了服务领域,增强了服务功能和辐射能力。
3、以文化活动室为阵地,搭建科技服务平台。为了丰富村民的文化娱乐生活,满足农民对市场信息、农业技术需要,“服务中心”利用原村小学的教室,购置桌椅和部分电教设施,建起了多功能文化活动室。文化活动室不仅是村民出席会议、参与村务管理的场所,也是传播农业科学技术、学习文化科学知识、了解市场信息等内容的教室。“服务中心”利用文化室这个平台,指导农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品种优化;定期和不定期向村民发布农资商品和农产品市场信息,指导农民科学种田;在生产的不同环节,组织村民学习生产技术,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科技致富能力。“服务中心”建立以来,共举办农业技术培训班2期,培训农民130人次。
4、以供销社基层组织为阵地,搭建供销社务平台。“服务中心”建成后,既是村级各项社会事务的服务组织,也是夷陵区供销社的基层业务组织,担当着行政事务管理和供销社社务管理的双重职能,成为供销社服务三农和新农村建设最前沿的阵地。区供销社利用“服务中心”这个基层组织平台,既开展农资商品供应、工业品销售、农产品购销等传统业务,又拓展了农业技术培训、机耕机防、市场信息提供等一系列社会化服务内容,体现了“服务三农”的宗旨,宣传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加强了政府与农民之间的联系,为助农增收、引导农民致富奔小康探索了新路。
三、真心为农谋利,提高“服务中心”建设的整体效益
“服务中心”建起来不难,难在怎样真正发挥效益,怎样真正有利于农民增收,怎样真正有利于农民加快发展上。对此,我们千方百计、想方设法,让“服务中心”健康运转,逐渐发挥其整体效益。
1、顺应民意共建,多渠道筹措资金。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一方面,农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另一方面,他们对政府和市场的依赖性也日益增强,需要提供社会化服务的范围和层次都不断增长,客观上需要一个具有综合服务功能的组织为他们提供便利的社会化服务。我们建村级“服务中心”,能满足农民的这些需要。但资金从何而来,成为我们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我们把满足农民群众的需要作为工作的动力,采取“村委会领导,供销社牵头,多方面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多方筹集建设资金共同建设,破解了资金难题。原村综合服务社业主投资10万元,扩建和维修了房屋,添置了货柜货架,扩大了经营面积和货物品种;石花山村委会维修了社会事务部的房屋,购买了文化活动室的100套桌椅和音响设备;区供销社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无偿投资2万元,添置了标识标牌,整治了环境,购置了电脑结算、电子监控设备。同时,争取龙泉镇政府支持2万元用于中心建设,使整个“服务中心”面貌一新,物资齐全,人来车往,业务兴旺。
2、集中民智共管,多方式强化运行。“服务中心”实行村委会领导下的民主管理制度,采用“一个中心,分块运作,多项服务”的运行机制,充分调动了村委会、业主、供销社、技术人员和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在管理方式上,各个模块既自成体系,又相辅相成,灵活应变。在社会事务方面,实行了村务公开、村民议事恳谈等制度,村民了解村务、参与政务、办事方便、团结和谐;在流通商务方面,业主独立负责,应对和不断开拓市场,生意兴隆,财源茂盛;在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民技术培训方面,“服务中心”这种“村社合一”的体制既能充分利用供销社基层组织的物资、技术和资金等优势,又有村委会行政提供的组织保障,克服了单一服务组织难以将农民真正动员和组织起来的弱点,使“服务中心”的各项经营服务得以顺利实施。
3、围绕民利共赢,多商家获得收益。“服务中心”采用村务、商务、服务和社务相对独立的运行方式,围绕广大村民的利益开展各项服务,取得了可喜成绩。2007年,“服务中心”产业结构调整面积1080亩,实现农业总产值1635万元,生产粮食980吨,油料89吨,蔬菜2250吨,柑桔3500吨,鲜鱼133吨,牲猪出栏2598头,家禽出笼18930只,农民人平收入达5168元。流通商务共实现商品销售170万元,其中农资商品销售64万元,工业品销售38万元,柑桔销售68万元;柑桔大实蝇联合防治面积3600亩,使用防治药糖1700公斤;村民疾病诊疗5226人次,医药收入68520元。
4、成果民众共享,多方面和谐发展。“服务中心”的成功运作,不仅促进了村级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为全村社会发展、新农村建设涂上了农墨重彩,让全村农民共享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特别是“服务中心”条件的改善,环境的整治,经营的发展和人民的和睦团结,使“服务中心”成为了石花山村人民的“首都”,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大亮点。农民高兴地说:“以前村里没有超市,很多东西村里买不到,现在用啥买啥玩啥都很方便!”。2007年,该村有406户、1358人参加新型合作医疗,参加率达98%;矛盾纠纷排查7起,调处7起,当事人申请调处4起,调处成功率98%;村级财务化债2.7万元,发包收入21万元;架设通讯基站2个,开通了电信宽带网,农民的生活水平出现了新的飞跃。
农村村级服务中心建设是一个新生事物,我们才刚刚起步,还需要在今后的实践中加以不断探索和完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按照“村委会领导、供销社牵头、多方面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思路,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通过多种渠道,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争取相关项目进入服务中心,共同推进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建设,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夷陵区供销社杨家国 丁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