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玉 : 充分回收利用再生资源实现环保可持续发展
记者:李书记您好!党中央、国务院已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作为我国基本国策之一。8月29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随着循环经济的发展,再生资源行业日益受到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再生资源是供销合作社的传统主业之一,您认为再生资源行业在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地位和作用?
李成玉: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作为基本国策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大家都知道我国重要矿产资源人均储量不高,重要资源短缺已对经济发展构成严重制约。资源的高消耗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目前,我国生态环境虽然局部有所改善,但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根本扭转。大家已经认识到,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已经走到了尽头,如不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节约型社会,资源难以为继,环境难以承受;应该按照循环经济促进法确定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形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流程,构筑充分回收利用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才能实现人与自然、资源与环境、经济与社会的动态平衡,促进生态环境系统、经济系统协调发展。
只要我们运用成熟的先进技术就可将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旧物资转化为可重新利用的资源和产品,从而实现各类废物的再利用和资源化。据测算,每回收利用1万吨再生资源,可节约自然资源4.12万吨,节约1.4万吨煤,减少6-10万吨垃圾处理量;每利用1万吨废钢铁,可炼钢8500吨,节约铁矿石2万吨,节能0.4万吨标煤,少产生1.2万吨废渣;每利用1万吨废纸,可生产纸8000吨,节约木材3万立方米,节能1.2万吨标煤,节水100万立方米,少排放废水90万立方米,节电600万度。
可见,再生资源的回收与利用水平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能否最大限度地减少原生资源的开采,最大限度地保护不可再生资源,最大限度地减少原生资源开采中所造成污染的废弃物的排放;关系到一个国家能否进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模式。总之,再生资源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是缓解当前资源紧缺、减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压力的重要途径。
发展再生资源行业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推动、鼓励更多的企业参与这个行业;第二是科学有效地规范和引导参与这个行业的企业和人员。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最大程度实现废物资源化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再生资源产生环节要大力回收和循环利用各种废旧资源,支持废旧机电产品再制造;建立垃圾分类收集和分选系统,不断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可以说,这是国家对再生资源行业提出的要求,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记者:再生资源行业是一个传统行业,但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它又是一个新生的行业。请您谈谈再生资源行业的特点,以及我国再生资源行业正处在一个什么样的发展水平?
李成玉:再生资源是相对原生资源而言,俗称废旧物资,是指在社会生产和生活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已经失去原有全部或部分使用价值,经过回收、加工处理,能够使其重新获得使用价值的各种废弃物。具体包括废旧金属、报废电子产品、报废机电设备及其零部件、废造纸原料(如废纸、废棉等)、废轻化工原料( 如橡胶、塑料、农药包装物、动物杂骨、毛发等)、废玻璃等。再生资源大体上可分成3类:一是生产性再生资源,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黑色与有色金属废料、非金属废料;报废的机器与设备、机动车辆等;铁路废器材;废柴油、机油;仓储积压产品与残次产品(已经审核可作报废处理)等。二是消费性再生资源,如废旧金属、塑料、橡胶、玻璃、毛麻棉及制品、纸张、骨等。三是其他特定废旧品,如已报废的枪支、弹药等军用物资;已失效或已使用过不能再用的医疗器械及药品;废弃的电子产品、电池等。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再生资源很难分类清楚,如汽车从生产出来后可作生产用也可作老百姓消费用,最终归属则是一致的,即报废成为再生资源。
但是,在科技水平不高、经济条件有限、人们认识不足的情况下,某一过程的废弃物品不一定马上成为再生资源。一般来说,可资源化开发利用的再生资源应具备3个特征:一是规模性,废弃物产生的量大而面广,可组织回收利用;二是无害性,在回收、分选、加工、处理和再利用的过程中,对生态环境不造成二次污染,对人类健康与生活不构成新的危害;三是收益性,经过回收、处理、再利用,可从中获得一定的经济收益,或可弥补导致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带来的损失、危害及治理的成本。再生资源还具有3大优点:一、它是宝贵的有用资源;二、由于上游产品的更新和淘汰,它又是不断增长的资源;三、利用再生资源可以减少原生资源的开采,最大限度地保护不可再生资源,最大限度地减少原生资源开采中所造成污染的废弃物的排放。因此它是对节能降耗,环境保护起到有效作用的资源。
由于能源紧张和环境保护的需要,也由于再生资源具有上述特征和优点,再生资源产业又视为“社会静脉产业”或“第二矿业”。二十世纪末,发达国家再生资源产业规模为2500亿美元,本世纪初已增至6000亿美元,预计到2010年可达到1.8万亿美元。在今后的30年内,其规模将超过3万亿美元。该产业提供的原料将由目前占总原料的30%提高到80%。再生资源产业已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产业,蕴藏着无限商机。比如:美国再生资源产业有企业5.6万个,从业人员130万左右,年产值2360亿美元,与美国汽车业相当;日本规划到2010年,再生资源产业的从业人员1400万,年产值约3500亿美元。
发达国家再生资源产业的基本特征为:一、在行业属性方面,不仅涉及生产领域,而且涉及流通领域,还涉及消费领域与后消费领域,是一个交叉领域多,涉及面广的大而复杂的系统;二、在内部结构方面,集流通、生产、科研、环保为一体,合理流程、分工协作、专业化与多元化发展的现代产业;三、在表现形式方面,集经济效益、环保效益、社会效益为一体,产权多元、市场化有序运作、优质化服务的企业群或规模化的集团公司。
建国以来我国就比较重视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工作,近几年,随着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等政策的出台,我国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据统计,“十五”期间我国回收利用再生资源总量为4亿多吨,年平均回收利用量在8000万吨,年平均增长率为12%以上,主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总值超过了6500亿元,年平均增长率超过了20%。2007年回收利用再生资源1.82亿吨,其中废钢铁8392万吨,废有色金属999.65万吨,废纸6021万吨,废塑料1488万吨,其它如废橡胶、废棉、废麻、废化纤、碎玻璃等1300万吨。虽然我国的再生资源行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但与我国再生资源产生量和需求量相比,与发达国家对再生资源的利用情况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有关统计表明,全世界再生资源产业的产值每年可以达到6000亿美元,其中美国达1100亿美元,日本达350亿美元,而我国再生资源年产值大约200亿美元左右。与此同时,每年可以回收利用但没有回收利用的再生资源价值达350亿美元至400亿美元。这组数字既反映出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同时也显示出我国再生资源发展还存在巨大的市场空间。
我国再生资源行业准入门槛偏低,企业规模普遍偏小,除了大量的国有、集体企业,还有众多的民营、个体及股份制回收企业及个人从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工作,从业人员约1千万人,素质偏低。而且回收渠道多元化,回收方式分散化、无序化。在市场利益的驱动下,普遍存在着“利大大干,利小小干,无利不干”的现象,市场层次较低,导致再生资源综合回收利用率低,加工方式落后,二次污染严重,市场交易混乱。再加上资金不足,人才匮乏,技术力量薄弱,管理不到位,严重阻碍了我国再生资源行业向现代化、规模化和产业化方向发展。
记者:您刚才讲了再生资源的3大特征与3大优点,那么应该如何大力发挥再生资源的3大特征,充分利用再生资源的3大优点呢?
李成玉:循环经济的一个较为明显特征是资源要科学合理地“循环”。但是,没有经济效益的“循环”,既得不到市场的认可,也得不到社会的支持,难以为继。这就是说,发展循环经济,既要“循环”,将废弃物转为再生资源,取得实质性进展;更要“经济”,将再生资源持续有效地再投入到社会生产中去,并具有显著效益。
目前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正处于从理念倡导、局部试验、示范向全面实践推进。在这一关键时期,迫切需要把握循环经济的内涵——再生资源回收。今后我国再生资源产业的发展,必须从产业发展方面上实现产业化,从发展机制上实现市场化,从服务形式上实现社会化,从运作模式上实现企业化,从管理手段上实现法制化,从整体结构上实现系统化,从经营方式上实现集约化。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动发展循环经济,提倡环保节能,建设节约型社会,对再生资源行业给予了大量政策支持。当前政策环境对再生资源行业发展是非常有利的。关键在于我们一定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行业内干部职工要进一步转变观念,各级主管决策部门更要进一步转变观念;真正认识到新时期再生资源行业的特点和特征,在人才培养、技术支持、资金调配、政策导向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关注。供销合作社的社有企业应当立足本系统,放眼大市场,整合系统内外资源,谋求更高、更快发展。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各地回收企业积极探索新的回收利用方式。一是打造再生资源回收和循环利用基地:如中国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在广东清远建设了中国第一家再生资源示范基地。这个基地总占地面积3000亩,土建总面积160万平方米,总投资超过9亿元人民币。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年可拆解加工及安全处理各类废五金电器、废电机、废电线电缆的能力将达到300多万吨,年可产出再生工业原料价值约500亿元人民币。既为“珠三角”经济圈发达的制造业提供重要的工业原料支撑,同时也为清远这个“广州后花园”提供优化生态环境的可靠保障。清远基地是一个非常有前景,又对中国再生资源行业有重要示范意义的现代化再生资源项目。二是拓展了再生资源专业市场。三是创建了一批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园区。四是拓宽了资源回收手段和渠道,如各地纷纷开展网上收废,利用网络手段解决群众卖废品难的问题,方便群众交售,改进了传统的资源回收方式。
国家有关部门也对我国再生资源行业的建设给予多方面地支持和关注。2007年4月,商务部、国家发改委等部委联合发布了《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令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和从业人员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国家发改委等部委在选择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单位时,已将北京市朝阳区中兴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公司、石家庄市物资回收总公司、吉林省吉林市再生资源集散市场、湖南汨罗再生资源集散市场、广东清远再生资源集散市场等列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试点单位。
记者: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是供销合作社的传统主业和优势行业,您在今年总社理事会上所作的“全力推进‘新网工程’建设”的讲话中,也提到“循环利用,绿色环保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正在兴起”。请您介绍一下供销合作社系统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情况,以及您对系统内再生资源企业有什么样的希望。
李成玉:供销合作社系统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目前全国供销社系统共有县级以上再生资源回收企业2800余家(全国5000余家),再生资源回收网点12万个(全国16万个),再生资源加工企业1500家,从业人员60多万人,已形成了集回收、加工、科研、开发为一体的行业体系。供销合作社回收企业废旧物资销售额在2003年为130亿元,到2008年仅上半年就达530多亿元,各地供销合作社兴办的再生资源回收市场600多个,年交易额1000多亿元,现供销合作社经营和通过供销合作社市场交易的废旧物资占社会回收量的70%以上。
当前供销合作社系统正在努力推进的“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工程的内容之一就是建立和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长期以来,供销合作社就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主力军,面对新形势,各级供销合作社必须进一步提高对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充分利用供销合作社系统传统的再生资源经营网络和丰富的系统管理经验,通过规范、整合和利用现有网络,结合城乡建设发展规划,实现“三点一线”。“三点”即通过整合现有回收网点,实施统一规范的管理;统一规划,建设布局合理的交易集散市场;开拓以集中加工再生工业原料为主的综合利用领域。“一线”即以城市为单位,形成从回收、加工到综合利用的有序管理、协调发展的再生资源产业链条,构建以社区回收站点为基础,集散市场为核心,加工利用为目的“三位一体”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通过网络整合、改造、优化、提升,把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为推动这一工程的实施,供销合作总社及各地供销合作社从资金、渠道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另外,在商务部开展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26个试点城市中,有24个城市的项目承担单位是供销社系统再生资源回收企业,这些企业在当地在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中起到了中坚的作用。
当前我国正在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这为再生资源行业提供了很好的机遇。供销合作社的再生资源企业在规模、技术、经营方式上仍存在不少问题,与国家再生资源发展战略存在较大差距。这就需要企业的经营者和管理者摒弃传统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模式,广泛联合和利用社会力量,引进新的战略投资者、新的经营理念、经营业态和新的技术设备,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要抓紧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扩大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规模,延伸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链条,搞好再生资源的初加工、切实提高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综合效益。要创新收废方式,积极探索实行电话预约、在线收废等各种便民、利民服务方式,提高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工作的质量和效益。要加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市场体系建设,有计划地发展、培育一批全国性、区域性废旧物资交易市场,发挥好废旧物资交易市场的集散功能,形成通畅、高效、便捷的交易服务体系,努力实现资源回收再利用,企业创收、增效益。通过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的建设,促使再生资源行业朝着有序、集约、规范、高效的市场化、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达到方便群众、技术进步、资源有效利用、经济持续发展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