秭归宜红:宜红品牌与秭归资源的对接双赢
日期:2017-10-27 10:51来源:竞彩篮球购买联合社
责任编辑:市供销社阅读量:
秭归县供销社 田琳
(2017年10月20日)
贫困山区如何脱贫?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是根本出路,而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的主要瓶颈是缺乏农产品品牌。2016年9月,秭归引进“宜红”落户秭归,与秭归屈原文化、自然资源和政策资本有效对接,优势互补,既能让秭归茶叶资源得到有效利用、提升秭归茶叶品牌、带动秭归茶产业发展,又能让“宜红”品牌价值得到充分提升。
一、秭归茶业发展环境好
(一)自然人文环境好。秭归县地处鄂西山区,位于长江西陵峡两岸、三峡工程坝上库首,是伟大爱国诗人屈原故里和美人王昭君出生、出塞地,三峡移民大县和历史文化名县,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重点县。秭归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悠久的历史文化、优美的自然环境、雄伟的三峡工程、丰富的特色物产,让秭归闻名遐迩。是著名的“中国脐橙之乡”、“中国龙舟之乡”、“中国诗歌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县城先后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全国文明县城等称号。秭归县成为长江三峡地区的交通“咽喉”和物资集散地,长江经济带湖北“桥头堡”。
(二)发展资源环境好。秭归县种茶历史悠久,茶文化源远流长,茶资源丰富、品质优异。陆羽《茶经》和陈宗懋等著作的《中国茶经》认为川东鄂西是茶树的起源地之一,朱自振在《中国茶经》中盖定“巴蜀是茶业文化的摇篮”。据史学考证,自唐至清代,秭归茶叶一直被列入贡品,元代贡茶“清口茶”、清代贡茶“丝绵茶”都产于秭归。秭归茶叶清香馥郁,滋味鲜爽,回味绵长,为绿茶之上品。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曾到秭归茶叶产区--茅坪镇兰陵溪村作过停留,写下《暮次秭归》等不朽诗篇,盛赞秭归茶叶“落爪雪芽长,细啜襟灵爽,微吟齿颊香”。清光绪二十七年书《归州志》物产载“烹储碗中,经夜色不变”。
秭归农业基本形成了低山柑橘、半山茶叶干果、高山蔬菜烟叶规模化发展的三带经济格局。茶叶是秭归县“十三五”规划“精品农业大县”发展战略和“两果两叶”(柑橘、核桃、茶叶、烟叶)产业布局四大支柱产业之一。茶叶产业成为全县重点发展的产业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试点示范,是秭归县脱贫攻坚重要的产业支撑。
秭归茶叶种植总面积超过10万亩,干茶产量达到4000多吨,产值2亿多元。全县12个乡镇102个村种植茶叶,面积过万亩的乡镇5个。按照海拔高度规划为三个优势特色茶区:在海拔300米以下的河谷地区建设春前茶设施栽培区;海拔600米以下建设早春茶(明前茶)区;海拔600-1200米半高山建设名优特种茶区,主要发展丝绵茶、宜红早、本地大叶种等优质地方绿茶,适当搭配白茶和乌龙茶等高档茶品种种植。建立茶叶专业合作社51家,茶叶加工企业140家。全县注册茶叶商标27家,“屈乡毛尖”、“九畹丝棉茶”被评为湖北名片产品,“九畹丝棉茶”“屈乡”商标被评为湖北著名商标。“九畹丝棉茶”正在申报“中国驰名商标”。秭归的早茶、丝绵茶以其上市时间早、品味独特、品质优良而全省闻名。
秭归发展茶业契合生态文明建设、长江流域“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和“绿色发展”理念,既能为山水“增绿”,更能为农民“增收”,可以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美丽乡村的目标。但秭归茶业总的发展水平尚处于起步阶段,离精品农业的差距甚远,尤其是没有全国知名的“大品牌”和龙头企业的带动,缺乏市场竞争力和行业影响力;长期以来产品单一,一般只生产春茶,茶资源不能得到有效利用,茶文化没有得到深度挖掘,茶产业链没有形成,茶叶种植效益较低,农民增收预期目标没有达到、积极性受到了影响。亟需引进和培育“大品牌”和龙头企业,加快茶叶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深度挖掘秭归茶文化,提升秭归茶叶品牌,带动秭归茶产业发展。
二、宜红茶业发展品牌强
(一)宜红茶是中国三大工夫红茶之一。“宜红”、“祁红”、“滇红”是我国红茶的三大知名品牌,宜昌是宜红茶的主产地。宜红茶叶历史悠久,已超过百年历史。宜红茶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宜红茶业”)系湖北省供销合作总社的直属企业,是集茶叶种植研发、基地建设、生产加工、贸易销售与茶文化推广为一体的股份制公司。宜红茶业以百年宜红品牌为依托,在科技研发、市场导向、创新经营理念的指导下大力推广楚茶文化,追求楚茶之极境,全力打造中国顶级茶叶品牌。同时,宜红茶业依托湖北茶叶优质资源,以欧盟为主要市场,开展大宗精制茶出口业务。产品涵盖红、绿、白、黑、青五大茶类。宜红茶业是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重点龙头企业、湖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湖北省茶叶协会的会长单位。
(二)赵李桥茶厂是“中华老字号”。湖北省赵李桥茶厂有限责任公司(简称“赵李桥茶厂”)系湖北省供销合作总社的直属企业,与宜红茶业股份有限公司为“姊妹企业”。赵李桥茶厂砖茶生产历史悠久,源自唐、兴于宋、盛于清,久负盛名。是拥有“中华老字号”和“中国驰名商标”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青砖茶”、“米砖茶”国家标准(GB)起草单位;是历史上闻名遐迩的“川”字茶的唯一传承者;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赵李桥砖茶制作技艺唯一传承保护单位;是国家定点边销茶原料储备单位,每年都按期足额完成国家下达的边销茶原料储备任务。产品畅销我国内蒙古、新疆、青海、宁夏、山西、山东、河北、北京、上海、广州、香港等二十多个省市和地区,远销欧盟、俄罗斯、韩国、日本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2017年3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省供销合作总社以宜红茶业公司和赵李桥茶厂为主体,组建了“湖北省茶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湖北省茶业集团”),是集茶叶种植、生产、加工、内销、出口、文化推广等于一体,全产业链经营的综合专业集团。
三、秭归宜红合作模式新
2016年9月27日,在秭归县人民政府组织召开的“湖北省供销合作总社精准对口扶贫秭归座谈会”上,宜红茶业股份有限公司与秭归县供销社、秭归县楚溪春茶叶种植公司签订合作协议。2016年11月9日,秭归宜红茶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秭归宜红公司”)正式注册。股东为:宜红茶业股份有限公司20%、秭归县兴农供销合作公司(秭归县供销社全资企业)35%、秭归县楚溪春茶叶种植有限公司45%,注册资本1000万元人民币,为混合所有制的股份制企业,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秭归宜红公司”是湖北省茶业集团的子公司和“宜红”宜昌茶叶主产区生产基地的实施主体。意在实施“宜红”品牌战略,通过开展技术、品牌、产品、市场等“四个合作”,建立茶叶生产、加工及销售合作机制,形成完整的茶业产业链,全面提升秭归茶叶品牌。
2017年5月9日,县人民政府与宜红茶业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秭归宜红茶业投资合同》。在秭归县茶叶产区按区域布局,建设茶叶标准化生产加工厂6家(其中,初制茶厂5家:秭归宜红梅家河茶厂、沙镇溪茶厂、泄滩茶厂、屈原茶厂、郭家坝茶厂;精制茶厂1家),茶产业交易展览中心1家。建立示范茶园2400亩以上、优质生态茶园基地2万亩以上。计划总投资11500万元以上,年生产能力达到5000吨以上,带动农户20000户以上,成为秭归茶产业龙头。
2017年9月28日,秭归县人民政府原则同意秭归宜红公司在翻坝高速茅坪出口开发区生态工业园,选址建设“秭归茶博园”(暂定名),含精制茶厂+茶文化与秭归特产交易展览中心+游客集散中心,占地总面积约140亩。集茶叶精制加工、茶文化与秭归特产展示、游客集散服务于一体,融入电子商务和智慧旅游,茶旅深度融合,带动乡村全域旅游。
宜红茶业落户秭归,得到秭归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县人民的欢迎,把“宜红”作为秭归改造提升茶叶品牌、提高茶产业科技水平、扩大茶叶市场销售、促进茶叶发展的重要抓手和“桥梁”,列入秭归县招商引资和固定资产投资重点项目,明确要求大力支持“秭归宜红”茶业品牌发展,各部门要通过三峡后续规划项目、涉农资金和项目、财政预算专项资金安排,在茶叶基地建设、基础设施配套、技术服务、技术培训、农机补贴、社会化服务等方面给予扶持,确保了秭归宜红茶业项目建设的顺利推进。2017年3月28日,秭归宜红梅家河茶厂投产。秭归宜红茶业项目从洽谈到投产仅7个月,创出秭归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新速度”。9月15日,秭归宜红泄滩茶厂投产,开创秭归秋茶生产先河。1家茶厂主体工程完工,2家茶厂在建。预计明年春茶5家茶厂正常生产。
秭归宜红茶业项目实施与脱贫攻坚产业扶贫紧密结合,将建档立卡贫困村整村推进产业扶贫项目建设茶厂和茶叶基地,转化为村集体资产,秭归宜红公司租赁经营,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确保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和村集体经济收益。同时,通过土地流转建立示范茶园,带动农民种植茶叶收购鲜叶,农民可以获得土地流转收入、劳务收入和鲜叶收入,可以让茶农亩平增收1000元以上。深受农村基层组织和农民群众发展茶叶的积极参与和拥护选举,纷纷表示:“供销社的企业是真正为农民服务的!”
“宜红茶业”落户秭归,“宜红茶业”落户秭归,整合了多方资源,实现了多方共赢,是多方共同努力的结果。是省直部门——省供销合作总社通过产业扶贫对口精准帮扶贫困县——秭归县的典范,是省属龙头企业——宜红茶业股份有限公司与县级供销合作社和民营企业合作的典范,是社(国)有资本与社会资本合作的典范,充分体现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精神,更是秭归县社深化综合改革的重要依托。
展望未来,秭归县供销社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南,按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的要求,全力推进供销社综合改革,把“秭归宜红公司”打造为“三乡”工程(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企业兴乡”典范和秭归茶业龙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