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供销系统大力发展农村新型作经济组织的做法及成效
日期:2006-03-10 08:43来源:竞彩篮球购买联合社
责任编辑:市供销社阅读量:
认真履行为农服务办社宗旨 努力创建助农增收长效机制 |
吉林省政府办公厅信息处 自2003年以来,吉林省供销合作社系统紧密结合行业特点,把提高服务水平作为实现办社宗旨的切入点,按照“三个会的要求代表”重要思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要求,大胆探索为农服务新途径,积极引领农民创建农村各类新型合作经济组织,促进了农村新的生产关系加速形成,拓宽了为农服务领域,在建立助农增收的长效机制方面做了大胆尝试和有益探索。 一、工作情况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农村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出现了一些新的不适应,主要表现在农民一家一户的生产经营规模小,生产方式落后,结构不合理,科技水平低,很难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对接,严重制约着农民收入的增长。在这种情况下,农村各类专业合作社和行业协会等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大量涌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增收缓慢问题。但这种自发形成的组织自律性差、服务功能不强,而且大都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农民的切身利益依旧无法得到保障。为此,省供销合作社党组进行了反复研究,决定在新时期、新阶段,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引领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发展的轨道上来,在不改变产权关系,不削弱农民独立自主经营地位的前提下,通过资本联合、劳动联合、销售联合等方式,把千家万户的农民组织起来,建立全省性的组织机构来引领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2003年1月和2004年2月,省供销合作社相继成立了“吉林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协会”和“吉林省农村经纪人协会”。省委、省政府对此高度重视,省政府先后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加快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的通知》,明确提出了各级供销合作社要承担起组织、指导、服务、协调和管理农村各类合作经济组织职责的要求。目前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9个市州和52个县已经全部成立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协会,乡镇级协会689个,全省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总数已突破4000个,带动农户160多万个;向农民发布市场、科技、劳务等信息53万多条,培训农民近20万人次,供应生产生活资料65亿元,推销农产品47亿多元,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去年3月底,省委书记王云坤到省供销合作社调研,对供销合作社积极引领和大力发展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给与充分肯定;省人大专门组成调查组对供销合作社引领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建设进行立法调研;省委对全省供销合作社组织创新工作以参阅件形式印发各地;省供销合作社在全国供销合作社工作会议上做典型介绍后,得到了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理事会主任白立忱等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两年来,有20多个省市供销合作社来吉林学习考察。 二、主要模式 一是专业合作社型。主要是组织农户通过资本、劳动、产销的联合,实行统一计划、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供应、统一销售、以户为单位、分散生产的“五统一分”的经济运行模式。桦甸市苏密沟乡大顶子花生专业合作社吸收90户农民入社。专业社为扶持社员生产,聘请了高级农艺师进行技术指导,对种植花生所需的生产资料让利销售,帮助社员引进新品种,使专业社规模逐年扩大,由原来的20公顷增加到100公顷。为做大做强这一产业,他们在苏密沟供销合作社投资300万元上马了年产量1000吨的花生加工厂,带动了产业的加速发展,形成了加工企业带专业社、专业社带基地、基地带农户的产加销一体化经营服务体系。目前全乡花生种植面积由2002年的不足400公顷增加到今年的800多公顷,带动1300多户农民,农户每亩土地增收400元,规模大的农户收入高达6万元。 二是公司+协会+农户型。主要是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为依托,组建专业协会,通过订单农业的契约方式联接广大农户,形成产加销紧密衔接的产业体系。成立于2003年6月的桦甸市奶牛协会依托奈奇乳业,实行统一饲料标准、统一奶质标准、统一防疫周期、统一收奶时间、统一收购价格和免培训费、免疫苗费、免配种费的“五统三免”形式,把分散的养牛户统一到产业化管理轨道,企业外连市场,降低交易成本,减少市场风险,目前已带动农户528户,发展奶牛1700头,日产鲜奶35吨,参与农户年收入超过1000万元。 三是专业协会型。主要有科技协会、产业协会、销售协会和各种学会,特点是机制灵活,分布广泛,农民易于介入。成立于2003年3月的桦郊乡中药材协会发展中药材22种、443.2公顷,参与农户达到968户,年创产值1331万元,利润443万元,农民人均增收328元。该协会还成立了长白山中药材研究中心,新建了中药材深加工车间,成为省内较大的中药材基地。 四是股份合作经济型。主要是以资金、技术、劳动、土地等生产要素入股的方式进行合作经营。该市苏密沟乡股份合作牧业小区,实行统一租赁、统一供电、统一技术防疫,分区饲养、单独核算、自负盈亏的办法,发展波尔羊、小尾寒羊、绒羊2000多只,带动近千户农民发展养羊4600只,户均增收2000元;同时,牧业小区还发展白羽王鸽4000只、獭兔1000只,2004年每位股民分红1000元。 五是综合服务社型。白山镇会全栈综合服务社创建于1998年,该服务社在供销合作社投资的基础上,广泛吸纳农民入股,实行统一经营、民主管理、按劳分配、按股分红、风险共担的管理模式,入社农民128户,股金6.67万元,有固定营业面积4475平方米,服务对象4个村、1100户农民,年实现销售收入100万元左右,年分红率10%以上。 六是基层社+专业社+农户型。桦甸市农协成立后,千方百计调动基层社的积极性,帮助和指导有实力、有条件的基层社建立小型加工企业领办专业社,把农民组织起来,形成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系列化服务,形成规模效应。公吉供销合作社投资近百万元上马粮食烘干厂,与吉粮集团签订了粮食购销合同。为确保货源充足,公吉供销合作社组织当地农民成立了玉米专业社,组织农民规模生产,通过专业社为社员提供物资供应,引进优良种子,落实玉米订单等服务并按交易量返利,形成了“基层社+专业社+农户”的产业链条,有专业社成立以来,基层社实现粮食销售6万吨,农民增收200万元,专业社获利50万元。 七是经纪人引导型。主要是从事农产品收购、储运、销售以及销售代理、信息传递等中介活动而获取佣金或利润的经纪组织和个人。如,桦甸市供销合作社粮油公司是山东、辽宁、福建等省份的粮食经销集团和粮食加工企业的经纪人和代理商,与外地30余家客户建立了粮食购销关系,又通过本地125位农民经纪人与农民签订收购合同,以“公司+经纪人+户”的方式,实现了粮食产购销一体化经营,年购销粮食5万吨以上,占桦甸市粮食外销量的20%。山野菜协会的经纪人殷长河、中药材协会的李树林、吉元土特产公司的刘丽霞等都是当地较有影响的农产品经纪人,年经销额在100万元以上,这些人的经纪活动对活跃城乡市场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取得的成效 (一)发挥合作优势,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各级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把分散生产的农民有机组织起来,通过协会引领、传授技术、提供产品销售和利益联结等形式,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等多种生产经营模式,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降低了农民进入市场的风险。 (二)引导农民生产,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各级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利用供销合作社的设施、渠道、信息等方面的优势,依托当地资源,组织农民发展优势农产品生产,促进了主导产业的形成。 (三)搭建销售平台,实现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各级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了解决吉林省大宗农产品出现的阶段性卖难、结构性剩余的突出矛盾,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积极帮助农民推销农产品,有效缓解了农民卖难。 (四)突出工业拉动,提高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水平。各级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把农产品加工培育成为新的支柱产业的战略部署,不断壮大加工型龙头企业建设力度,努力提高农产品的加工转化能力,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 (五)传授科学技术,提高了农村生产力水平。各级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注重引进和传授先进的生产技术,努力提高实际应用水平,不仅增加了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而且还提高了农民投入产出比率。 (六)创造就业机会,有效实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各级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通过内部互助合作,使农户在生产经营中实现劳动力、技术、生产工具等方面的互补,大幅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奠定了基础。同时,统一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力通过集体培训后,合理、有序向外地非农产业转移,为帮助农民开辟新的致富门路提供了条件。(七)提供有效载体,促进了政府职能的转变。县、乡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通过各种有效服务,解决了政府办不了或办不好的事情,弥补了政府服务功能的缺陷,同时也为适应入世需要,加快基层政权管理体制创新提供了有利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