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供销社2012年工作总结及2013年工作要点
日期:2017-11-09 10:07来源:竞彩篮球购买联合社
责任编辑:市供销社阅读量:
一、2012年主要工作
2012年以来,全市供销社系统按照实现“六个实破”的总体要求,以打造全新供销合作社为主线,以实施县级社振兴工程为抓手,以项目建设为重点,各项工作有效推进,经济效益稳步提升。市供销社“六化服务”模式推向全国、村级综合服务社“一站式缴费平台”在全省广泛推广应用。
2012年全系统完成农副产品购进17.98亿元,同比增长 49.88%。完成销售总额71.16亿元,同比增长38.6%,其中,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2.46亿元,同比增长34.39%;农资销售总额10.99亿元,同比增长32.7%。实现利润1556万元,同比增长121.02%。2012年7月,市供销社再次荣膺“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先进集体"称号,连续6年被省供销总社评为“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综合业绩考核特等奖”。
(一)县级供销社振兴工程扎实推进,县级经济对系统的支撑作用逐步凸现。市政府召开了全市加快供销社改革发展暨振兴县级供销社工作会议,从统筹城乡,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的高度,全面部署了全市供销社改革发展工作,会上市政府与省社签署了《加快推进新型供销合作社建设合作备忘录》。市社成立了县级社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振兴县级供销合作社的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县级社振兴的目标任务、工作举措和保障措施,并将县级社振兴工作纳入了系统年度综合业绩考核。 2012年,县级供销社实现销售总额38.3 亿元,占全系统总销售的90.3 %;实现利润317万元,同比增长50.23%,占全系统利润的20.4%。
(二)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完善,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工作全面推开。2012年全市供销社新建村级综合服务社240家。全市累计发展村级综合服务社940家,覆盖率为全市行政村的72%,高于全省覆盖率9个百分点;当年建设村级服务社的电子信息技术应用率为42%,全市“网上供销”一站式缴费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网上供销”村级加盟店在宜都、枝江、当阳、夷陵等县市区发展势头强劲。
(三)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带动力明显提升。目前,全市供销社系统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90个,协会、联合会38个,入社成员1.99万户,辐射带动农户15.4万户,帮助农民增收3.12亿元,向农民返利4500多万元,其中有14个入选全国供销总社“千社千品”富农工程。全市供销社系统有48家专业合作社与客商签订了“农超对接”协议,“农超对接”销售额达到2.4亿元。
(四)“新网工程”深入推进,农村现代流通网络的主导作用日益突出。全市系统继续按照“县有配送中心、乡有综合超市、村有社(店)”的建设模式,发展连锁企业21家,年销售过亿元的企业达到5家,建成配送中心54个,各类经营网点8700多个。五大网点在乡镇覆盖率为100%,村级网点覆盖率70%以上,在服务城乡现代流通中的主导作用日益突出。全市供销社系统已建农产品专业市场16个,年产品交易额6.4亿元,同比增长35.7%。
(五)项目建设强势推进,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全系统把项目建设作为兴社之路、强社之举,充分利用供销社现有资源,加强项目库建设,大力招商引资,积极争取项目开发,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增强供销社的发展后劲。2012年,全市供销社系统已实施项目建设25个,投资规模为79206万元,已完成投资17837万元。
(六)“放心农资”保供稳价,主渠道作用充分发挥。坚持诚信农资建设,打造“放心农资”品牌,实行农资统一配送、统一价格、统一标识、统一服务连锁经营,为农民提供质优价廉的“放心农资”,全年完成各种化肥销售101.6万吨,农药9679.2吨,农膜1779吨,化肥供应占全市总量的70%以上。各地依托农资连锁经营网点,大力推行技物结合的经营服务模式,为农民提供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农业科技信息普及、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等综合农技服务。完善了防汛抢险应急预案、防汛救灾物资储备工作。
(七)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各项工作齐头并进和谐发展。
一是重点开展了“喜迎十八大,争创新业绩,推动新跨越”主题实践活动。结合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对基层党组织进行了分类定级和提档升级,效果明显。二是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继续推进源头治腐、治庸问责和领导干部财产申报试点工作。三是打造“书香机关”,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促进了党委中心组和机关学习规范化、制度化。四是开展打造“供销新网”为农服务品牌活动,加强供销社的形象宣传。五是继续推进机关党组织创先争优和工会创先争优活动。市社领导成员深入兴山县9家企业开展了“进企业、送服务、解难题”活动。“双联双促”、“三万”活动及“四送”(即送政策、送科技、送农资、送服务)活动扎实有效。积极参加市直机关首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并被大会组委会授予组织奖。六是以全面建立并实施安全管理体系为重点,认真开展好“安全生产月”和“11.9”消防日活动,进一步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实现了全系统安全无事故。同时,统计、信息、计划生育、信访、综治维稳、老干部、档案保密等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
二、2013年工作要点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针,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省加快推进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会议、市委五届三次全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打造全新供销社为主线,以振兴县级供销社工作为抓手,以项目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推进经营创新、组织创新和服务创新,努力实现“四个全面提升”(“新网工程”建设质量和功能、为农服务能力和水平、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推动各项工作上档升级,充分发挥供销社在农业社会化服务和农村流通、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宜昌加快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和农业强市作出新的贡献。
全年主要预期目标是:实现购销总额、汇总利润同比增12%以上;新建村级综合服务社200家;规范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10个以上;以市农资公司为依托,规范建设“庄稼医院”12家;提高村级综合服务化水平,电子信息化覆盖率达20%以上;筹建续建鄂西川渝东烟花爆竹物流配送中心、宜昌晓曦红农产品市场、市果品食杂公司迁建点军果蔬批发市场等重点为农服务项目3个;培育和扶持吉合农资、吉祥鞭炮、吉创再生、吉通物流、吉诚中心市场、夷陵茶城、当阳宏丰等社有重点骨干企业7家。
(一)不断完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全面提升“新网工程”建设质量和功能
以开拓农村市场、提升控制力和整体竞争力为目的,进一步推进农产品、农资、日用消费品、烟花爆竹、再生资源等五大网络体系建设,在连锁经营、网络标准化建设、“亮招牌”、规范化管理和“一网多用、双向流通”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一是加快发展农产品连锁网络,服务农民增收。加快构建以区域性市场为龙头,集产地市场、农贸市场、配送中心、农超对接、直销中心及加工、冷链、仓储于一体的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二是规范提升农资连锁配送网络,服务现代农业。进一步加强农资配送中心仓储设施、配送体系和网络终端的建设和管理力度,巩固供销社在农资化肥市场供应的主导地位。依托骨干龙头企业,进一步形成集中采购、分级储备、连锁配送、技物结合的农资连锁配送经营服务网络。要加强示范门店、标准放心店、庄稼医院和农资市场建设,推广技物结合经营服务模式,加大测土配方施肥力度,不断提高科技服务水平。同时,进一步加强防汛抢险救灾服务工作,加强防汛物资储备和农资淡储工作。三是加快发展日用品经营网络,服务城乡居民。加快发展“宜昌供销”综合商超、直销店、连锁便利店,不断提高配送率,提升供销社生活资料连锁的整体形象。鼓励各连锁企业开展“农超对接”,直接与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养殖大户直接建立订单关系,努力实现一网多用、双向流通。四是完善烟花爆竹连锁经营网络,服务安全管理。牢牢把握烟花爆竹经营主导权,充分发挥供销社的主渠道作用。按照“六化”(经营主体规范化、经营管理网络化、零售网点直营化、仓储设施标准化、安全经营制度化、市场监管常态化)的要求和“六统一”(统一审查、统一店牌、统一防伪标签、统一配送、统一安全设置、统一储存)管理方式,加快社有企业烟花爆竹配送中心、乡镇配送点和连锁店建设,构建市、县、乡、村四级连锁经营网络。五是拓展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经营网络,服务循环经济。抢抓宜昌纳入国家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城市的机遇,把网络建设与“洁万家”活动结合起来,加快建设社区和村镇回收网点、专业化分拣中心、区域集散交易市场和综合利用处理基地,逐步形成“五位一体”(“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处理、市交易(市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拓展废旧汽车、家电、金属回收、拆解、加工、利用一体化产业链,促进再生资源产业化经营、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二)加强基层组织体系建设,全面提升为农服务能力和水平
通过加强“三社一会一网”等基层组织体系建设,不断发展夯实供销社的组织基础,不断提升为农服务水平。
一是大力发展示范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围绕全市特色农业产业,以规范化建设为手段,以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营销、产业化经营为重点,实施“一社一品”,积极引导组建和牵头领办各类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提高组织化程度实现与市场的有效对接。各县市区社要通过领办、合办、入股等方式,每年至少要领办1—2家示范社,稳步推进示范社建设。至2013年,全市供销社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00家。二是改造激活一批基层供销社。按照开放办社和因地制宜的原则,培育壮大一批中心基层社,改造激活一批实力薄弱基层社,恢复重建一批空白基层社,进一步创新基层社体制机制,提升供销社为农服务功能。积极探索基层供销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综合服务社“三社合一”的发展新模式,夯实供销社的组织基础和发展基础。三是实现全市村级综合服务社全覆盖。坚持改造和新建并举,在提档升级上下功夫,坚持做到“五个同步”(数量与质量同步,经营性与公益性服务同步,规范与提升同步,配送率与覆盖面同步,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同步),推广宜都建设模式。四是加快提升行业协会发展水平和技能培训能力。进一步发挥全系统农资、棉花、农产品流通、烟花爆竹、果品和再生资源等行业协会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的作用,加强自身建设,建立健全运行机制,增强服务功能,强化行业自律,反映行业诉求,推动行业诚信建设,搭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行业协会的公共服务平台,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提高农业经营组织化程度。五是搭建“网上供销”信息化便民服务平台。以村级综合服务社为阵地,积极推进“网上供销”信息化便民服务直达到村,形成市、县、乡、村上下贯通的四级网络主干,与供销社的网点、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市场、超市链接,实行全市系统信息资源共享。
(三)推动社企转型升级和项目建设,全面提升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
一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优化服务。进一步理顺社企关系,深化以产权为核心的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县市区社有资产经营平台,积极发展参股、相对控股等混合所有制企业。健全法人治理结构,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之间的权责进一步规范,形成协调运转、有效制衡、执行有力、高效敏捷的工作机制。二是围绕转型升级主题,培育一批重点产业和企业。鼓励全市供销系统的龙头企业通过合作、并购、重组、引进战略投资者等多种方式,加快社有企业结构调整与效益提升,提高为农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全系统年销售额在1亿元以上企业达要超过8家。三是大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构筑新的发展格局。抢抓省供销总社与宜昌战略合作对接的机遇,多方争取、规划、建设、储备一批项目,通过项目带动,不断提升发展质量,推动转型升级。四是推进县级供销社全面振兴,加强系统的联合与合作。认真履行指导、协调、监督、服务职能,进一步坚持开放办社原则,广泛吸纳各类合作经济组织、龙头企业、专业大户、农产品经纪人协会入社,不断扩大供销组织基础。
(四)切实加强党建和队伍建设,全面提升供销合作事业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
一是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凝聚发展活力。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与加快全面振兴县级社的各项工作结合起来,用创新的思路谋划发展,用创新的精神凝聚力量,用创新的措施破解难题,不断开创供销合作社跨越发展新局面。二是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结合省委“六条意见”、市委“二十四条实施意见”,从严从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为加快供销社事业改革发展提供坚强保障。三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为供销合作事业长远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实施“年轻干部成长工程”,选派机关年轻干部到基层和企业挂职锻炼,着力引进营销、管理、置业、连锁、物流、电子商务等高素质人才。加快建立市、县两级联社理事会、监事会领导体制。四是强化绩效考核,建立完善激励约束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对县市区社的综合业绩考核办法,建立对社有企业、基层组织的社有资产保值增值和绩效、经营业绩考核挂钩的奖惩办法。加强专项审计监督,加强对社有资产保值增值和出资企业经营绩效的专门审计,对财政资金支持项目的效益审计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五是加大对政策的落实力度,营造和谐发展环境。在全面落实国发〔2009〕40号文件、鄂政发〔2010〕75号文件和宜政发〔2011〕23号文件上下功夫、求实效,为供销社发展创造良好条件。更加注重改善民生,努力建设“幸福供销社”,让职工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六是要切实加强社会综合治理,抓好“六五”法治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进一步强化安全稳定和来信来访工作,进一步发挥工会等群团组织作用,认真做好老干部工作;统筹做好计划生育、档案保密、统计信息等各项工作,着力打造“平安供销”、“和谐供销”,为加快改革发展发挥保障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