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彩篮球购买

图片
当前位置:

竞彩篮球购买《宜昌市供销社2006年度工作总结及2007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日期:2015-08-06 17:03来源:竞彩篮球购买联合社
责任编辑:市供销社阅读量:
宜市供〔2007〕2号
 
 
竞彩篮球购买《宜昌市供销社2006年度
工作总结及2007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县(市)区供销社,市社直属各单位:
    现将《宜昌市供销社2006年度工作总结及2007年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各地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附件:宜昌市供销社2006年度工作总结及2007年工作要点
           二○○七年一月二十日
 
主题词:综合 工作总结 要点 通知
   宜昌市供销社办公室                                                   2007年1月20日印发
                                                                              共印20份
 
 
附件
宜昌市供销社2006年度工作总结
及2007年工作要点
 
    一、关于2006年度工作总结
    2006年来,全市供销社系统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社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2006〕1号文件和省政府鄂政发〔2006〕20号文件及全省供销社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联社一届五次社管会确定的工作目标,坚持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不断深化自身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着力推进“新网工程”,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全力服务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呈现出和谐发展的新局面,较圆满地完成了市政府确定的各项工作目标。2006年全系统实现购销利润全面增长,商品购销总额36.44亿元,同比增长10.3%。其中消费品零售额8.8亿元,同比增长12.7%;农资销售4.2亿元,同比增长7%;实现利润216万元,同比增长15%;社有净资产总额1.99亿元,同比增长7.6%。主要做法是:
    (一)推进“新网工程”,构筑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
在实施“新网工程”中,各县市区供销社以为农民提供“方便、安全、放心”消费为目的,以合作制为纽带,以建立农资、日用消费品、烟花爆竹、医药药材的配送网络和棉花、果蔬为主的农产品流通网络为重点,积极引进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新型业态,逐步实现规模化、连锁化经营,初显成效。市政府和省供销社先后召开现场会,推介了我社构建农村现代流通网络,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做法和经验。
    1、建立农资配送网络。一年来,我们抢抓机遇,把“新网工程”与参与国家“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紧密结合,主动向商务部门申请承办了全市“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资农家店建设任务,积极争取政府的推动和扶持,并设计了农资农家店的统一标识及管理办法,以市农资公司为连锁企业,以“宜昌供销”农资为品牌,按照在市建农资集团(配送总部),在县域建农资公司(配送中心),在乡镇建农资配送站,在村级建农资农家店的模式,形成农资四级流通服务网络,并把专业合作社与农民联系起来,构建新农村农业生产资料配送、销售、使用的网络服务体系,收到了“巧借东风快行船”的效果。夷陵、枝江、当阳第一批农资农家店建设的试点工作全面推进,宜都、长阳、远安、兴山、秭归第二批试点也于下半年启动。到年底,全市供销系统已建“宜昌供销”农资农家店238个。夷陵区供销社积极实施“新网工程”,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构建农资、医药、烟花爆竹和日用工业品连锁经营网络,在村级建起集生产、生活资料供应、农业科技服务、医疗卫生、文化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服务社,收到非常好的效果,成为省商务厅和市政府“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样板。枝江市供销社农资连锁配送模式受到了国家发改委的充分肯定。
    2、建立日用消费品配送网络。各地供销社借力整合日用工业品经营网络,先后引进了湖北东方超市、雅斯、北山、大自然、赛美佳等大型超市,联合在城区和县城建立中心超市,在有条件的乡镇建立连锁店,在村发展农家店,充分运用自主配送、委托配送、代理配送的有效方式,逐步构建县(市)、乡、村连为一体的日用工业品营销网络。今年,突出抓了枝江、当阳、夷陵三社的三级网络建设试点工作,试办乡镇综合超市5个,全系统共建村级生活资料小超市1590个,在农村市场覆盖率达到70%以上。
    3、建立药品配送网络。以夷陵众生药业、兴山爱欣药业和宜都医药等GSP达标认证企业为依托,在县城建立药品配送站,在乡镇建立大药房,在综合服务社建立村级药柜,确保农民买药方便、用药放心。夷陵区供销社众生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兴办中药材饮片加工厂,网络市内外经营户和医疗机构,对中药材、中药饮片、中西成药、医疗器械和保健食品开展连锁配送,已发展连锁药店23家,2006年实现医药销售和加工总额达到1500万元,其中药片加工产值300万元,产销率达98.7%。
    4、建立烟花爆竹配送网络。以市吉祥烟花爆竹有限公司为依托,加大对全系统烟花爆竹经营资源的整合力度,强化全市连锁经营,巩固和完善归口经营。对全市烟花爆竹实行进货代理制,统一“吉祥鞭炮”标识,并充分利用行业协会的功能,加强规范管理,基本形成了“专业公司+配送中心+乡镇委批点+零售点”的经营模式。截至目前,全市已发展烟花爆竹批发公司10家,代批点120个,连锁门店3767个,年销售量突破3500万元,确保了安全经营。
    5、构建农产品流通网络。一是大力兴办农产品交易市场,全系统建立各类专业、综合批发市场16个,年成交额2亿多元,基本上形成了大中小、城乡村、综合性与专业性、批发与零售多方面结合的市场网络新格局。二是大力发展农产品仓储物流,以市果品食杂公司、吉通物流配送公司为龙头,发挥城区3000吨冷库的储藏优势,搭建农产品物流配送平台,与超市对接,形成基地(专业社)、营销、冷链物流配送于一体的农产品产业链,2006年仅冷库就储销蔬菜、水果等农产品达到2万吨以上。同时,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拓展农产品销路,2006年,组织有关企业在南宁东博会、南京农展会上签订柑橘等农产品销售合同3万多吨。还通过《三峡供销合作网》搭建农产品信息平台,专题开展本地农产品网络宣传和推介活动,受到农民和农产品生产加工经营企业的广泛好评。
    随着“新网工程”的实施,加快了农村现有流通设施的改造升级,促进了现代流通网络体系的建设。到目前止,全系统对30%的原有经营服务网点进行了改造或业态转换,60%的商品经营网点纳入了连锁经营配送体系,开展连锁经营和配送业务的企业达18家,连锁经营网点7808个,其中农资连锁店2030个、医药药材连锁店38个、再生资源网点330个、棉花收购网点53个,农村市场体系逐步得到完善。店容、店貌焕然一新,它以新型的购物环境,快捷便利的服务,物美价廉的商品供应,引领了时尚和消费,展示了新农村商品流通的新气象,使农民朋友真正体会到了“在家门口逛超市,快乐享受新生活”的美好感觉。同时,扩大了农村消费,促进了供销社购销业务大幅增长,2006年全系统组织供应各种化肥47.69万吨,农药1025吨,农膜501吨。全市供销社系统化肥市场占有率超过70%,烟花爆竹批发市场占90%,夷陵、兴山、宜都等县市区医药连锁经营占当地市场80%以上。
    (二)围绕新农村建设,创新为农服务方式
   1、围绕助农增收,培植和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按照“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经营,品牌化运作”的要求,积极参与推进棉花、柑橘、蔬菜、中药材、茶叶产业化经营,加快形成“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实现助农增收。全系统已培育了三峡果品、枝江“银峡”棉花、秭归“桔颂”柑橘、宜都华鑫果业、夷陵“众生”药业、长阳“火烧坪”蔬菜、五峰“呆”牌生猪等一批知名品牌,市社级农产品加工、贸易型龙头企业达到10家,全年为农民推销和加工转化农产品总值3亿多元。同时,加强与三峡茶城的联合和扶优培强工作,积极参与国际三峡茶城茶艺术节活动,先后多次到茶城办公,广引客商,为打造宜昌茶叶品牌做了积极工作。枝江、当阳市供销社针对今年棉花丰收的特点,充分发挥棉花企业的主导作用,千方百计克服资金紧缺的困难,敞开收购,不打“白条”,确保了棉农丰产增收。全市今年入库新棉32万担,占社会产量的60%以上,帮棉农实现收入2亿多元。
    2、围绕引导农民进入市场,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各级联社把工作重点转向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搭建公共服务平台,进一步加强了对系统工作的指导和服务。按照“示范壮大一批,规范发展一批”的要求,以市场为导向,围绕当地主导产业、新兴产业和特色产品,组建各类生产、流通专业合作社、综合服务社和农产品、农民经纪人等行业协会。全市已形成五峰的生猪、枝江的棉花、远安的药材、长阳的蔬菜、夷陵的柑橘等一批有影响的专业合作社(协会),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正走上规范、有序、快速的发展轨道,得到了各级政府充分认可。夷陵区小溪塔诚信农产品产销协会先后被宜昌市政府授予“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先进单位”,跨入全省“知名农村专业经济组织”前四强,并获“全省先进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称号。枝江市棉花行业协会被省民政厅评为全省行业协会50强。截至年底,全系统已建专业合作社52个,综合服务社730个,行业协会23个,分别占三年规划的104%、107%、115%。其中2006年规范发展专业合作社15个、综合服务社100个、各类农产品行业协会7个,吸收入社(会)农户3200多户。
    3、围绕提高农民就业能力,积极参与农民劳动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认真落实省市阳光工程培训计划,充分发挥全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的作用,以社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资流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为依托,因地制宜开展农资、棉花、茶叶、农产品等特有行业加工、储运和流通人才的职业培训和资格认证,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和农业生产技术培训工作。一年来,全市供销社共培训农产品经纪人、农村种养植、加工和农资等实用技术人员500多人次,拓宽了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4、围绕农村扶贫帮困,加强对口联系村工作。根据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市社组派新农村建设工作队,重点帮扶秭归肖家坪村和乔家坪村,协助村委会制定了建设方案,落实了工作措施,多方筹资帮助两个村建起村级综合服务社,硬化村级公路、修水窖、架设无线调频广播、资助贫困生入学,其中肖家坪村已脱贫。同时,积极支持社区建设和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先后为帮扶村和受灾群众捐款5万多元,衣物800余件、科技书籍300余套。
    (三)深化社企改革,加快体制机制创新
    1、加快基层社改造重组,夯实发展基础。各地按照“改造旧的、培育强的、建设新的”要求,积极组建中心社调整重组一批,吸收社会资金股份合作一批,实施破产、转让、退出一批或实行“一县一社”,减少了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基层社体制创新步伐加快。截至年底,全市基层社改造面达60%以上,其数量从2005年的 77个缩减到目前的55个,减少了28.57%。各地在改革中坚持“合作社旗子不倒,为农服务阵地不丢”,采取撤社留店、空白建点、组建专业合作社、综合服务社、专业协会等方式,对已经转为民营或职工个人经营的网点,通过现代流通方式重新整合起来,形成供销社的网络终端,维护了供销合作社基层服务网络的完整,为供销社的长远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长阳贺家坪、枝江百里洲等基层社积极探索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初显成效。
    2、加快建立现代公司制企业,增强发展活力。按照建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新体制的要求,全系统社有企业改制面达100%,组建股份合作制企业52家,占企业总数的91.2%,培育、发展了一批供销社支柱企业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放开搞活了一批社有小企业。市社重点抓了市社直属企业布局和组织结构调整,推动社有资产的合理流动和融合,促进社有企业规范改制。目前,社属企业除资产管理中心和和平假日酒店外,都按照公司法要求进行了股份制改造。市吉创再生资源公司等企业通过完善改制,彻底实行了经营者持大股,建立起新的法人治理结构。市茶叶公司改制工作也随着步行街拆迁工作的到位正全面启动。市吉合农资公司以资本为纽带,联合有关县供销社和所属农资企业共同投资,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运用现代流通方式,对社有资源进行改造整合,推进联合发展,2006年已在兴山、远安、长阳县分别组建了新兴、新丰、新禾农资有限责任公司。目前,三个公司活力初显,开业半年来,已配送各种化肥13000多吨。
    3、加快联社管理职能转变,推进“双提升”活动各县市区联社按照既加强本级社有企业管理,又加强对系统指导、协调和服务的要求,实行社企职能分开,逐步由“管企业”向主要“管资产”转变。全系统推行了以经济效益、资本运营质量为主要内容的综合业绩考核指标,并建立健全监督、检查和考核制度,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工作局面。一年来市社对全系统完成情况进行了两次检查和年度考评。继续完善了《社有资产监督管理实施细则》,建立和完善出资人制度,明晰产权,依据出资比例行使权利,享受利益,承担相应的风险和责任,促进社有资产保值增值。各级联社进一步完善了企业经营者年度经营业绩考核制度、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及重大决策失误和重大资产损失的责任追究制度,使社有资产在企业经营中实现增值。枝江、五峰、当阳、兴山等供销社在化解基层社、企业历史包袱和银行债务方面加强与金融部门协调,采取资产置换、出资回购、合作开发、租赁经营等办法,以最小的代价,消化不良资产,盘活了闲置资产。同时,各级社加强了会计核算和审计监督,完善了统计制度,做到全面、真实、准确、及时反映供销社经营成果,促进了社有资本运营质量和社有资产监管水平的“双提升”。
    (四)狠抓项目建设,增强企业发展后劲
    各地供销社把项目建设作为兴社之路、强社之举,创新投资思路,充分利用供销社现有资源,大力招商引资,争取项目开发,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增强供销社的发展后劲。市吉信资产经营公司成功竞拍农产品交易中心项目建设用地,即将进入拆迁阶段。艾家嘴仓储项目已公开招标,即将动工兴建。2006年全系统共引进落实项目10个,其中在建项目6个。
    枝江供销社通过引进联合抓项目,打造和培育涉农龙头企业,以棉花企业为主体,引进湖北银丰集团投资1200万元,在主产棉区百里洲镇组建“枝江市银丰棉花有限责任公司”,建立棉花生产基地1.2万亩,引进新设备60台套,与2万户棉农建立了订单农业关系,2006年收购新棉6万担。以明鑫油厂为主体,投资200余万元对油厂进行了技术改造,创新管理机制,打造名优品牌,推进油脂产业化经营,全年完成加工产值达到6000万元,跨入该市油脂龙头企业的行列。以城南农贸市场为主体,实行“五进”经营方式,即进大型连锁超市、进学校、进机关团体、大型厂矿食堂和社区、进农产品加工企业,进国内大市场,推进“绿色食品进城,放心商品下乡”双向流通, 2006年该市场交易额突破亿元大关。
    兴山、秭归县供销社主动争取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三峡办关于三峡库区产业发展基金项目政策,申报了《兴山县高阳农产品批发市场项目》、《秭归县农村市场及社会化服务体系项目》。目前,两个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已通过有关部门评审和立项。竞彩篮球购买利用闲置厂房招商,引进浙江大山菇业贸易公司(上海大山合集团)投资兴建收购香菇加工厂,盘活资产150万元,该厂共收购加工香菇50万公斤,实现销售额500万元。
    (五)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和谐发展
    1、加强机关党建工作,巩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成果。一是开展以“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贡献”为主题的集中学习和调研活动,共形成调研文章20多篇,其中有18篇被《三峡瞭望》等报刊采用。二是举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报告会。邀请市委党校教授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专题报告。三是举行了以“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为主题的学习活动。特邀市委党校教授就学习党章问题进行了专题辅导,在全系统掀起了“学习党章明方向、实践党章促发展”的学习热潮。四是开展以“知荣辱、树新风、创和谐、促发展”为主题的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活动。按照党中央和市委机关工委的统一部署,引导党员干部职工牢记“八荣八耻”的行为规范,为促进各项工作的开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同时,坚持开展创建“五好基层党组织”和庆祝建党八十五周年系列活动,市社机关党支部连续四年被市直机关工委授予“五好基层党组织”称号。市社机关老干部党支部开展生动有趣的党建活动,受到市委老干部局的肯定。
    2、建立长效机制,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为重点,始终把勤政廉政,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市社党委做到把党风廉政工作与重大事项同研究、同部署,完善和细化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等内部管理制度,为勤政廉政和反腐倡廉提供了制度保障。扎实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月活动,组织党员干部学习有关文件,收听收看录像片,参加中纪委组织的学党章知识竞赛活动;认真开展了“三清”(清思路、清制度、清环境)活动和治理商业贿赂工作及打牌带彩等问题,严格规范党员干部的行为,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深化文明创建,激发内在活力。深入扎实有效地开展 “双争”(争创文明机关、争创群众满意单位)和“三服务”(服务经济、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活动,把文明创建活动与各项工作的硬指标一并列入单位目标考核之中,做到文明创建活动等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一起考核、一起奖惩,促进了三个文明建设和谐发展。坚持与工商部门联合开展“诚信供销社农资无假货”活动,全系统诚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同时,加强工会等群团组织建设,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的活动,市社工会牵头举办了社直系统乒乓球比赛,并积极参加市直机关有关大型文化体育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凝聚力。社务公开和企业民主管理进一步加强,充分发挥了职工群众在“三个文明”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切实做好老干部工作,确保了政策落实到位。
    4、加强综合治理和安全维稳工作,确保一方平安。认真抓好“四五”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总结和“五五”普法规划的启动工作,“四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机关干部职工团结和谐,无违法乱纪行为,有力地保障了供销社改革与发展的顺利进行。市供销社被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授予“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四五’普法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认真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通过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开展“安全月”、“安全周”和“安全大检查”等活动,坚持做到领导、责任、检查、防范、整改“五落实”,并结合供销社的特点,加强对重点时段、重点单位和经营场所的监督、检查力度,确保安全生产经营。同时,认真落实《信访条例》,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重点解决企业军转干部、企业改制、城区拆迁等矛盾和问题,重大事项主要领导亲自出面处理,做到了分工协作,正确疏导,化解矛盾,确保稳定。认真办理信访、举报件,严肃查处违纪案件,署实名信访、举报件查处率达到100%。一年来全系统保持了稳定、和谐的发展局面。
    全年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对加快供销社改革与发展信心不足,思想认识还不到位。二是部分基层社改组改造困难,为农服务功能薄弱,服务范围和服务领域窄小,服务手段单一。三是“两社一会”在规范发展方面,特别是在工商注册、财务核算、资产管理等方面还有待探索新的规范管理方式。四是发展基础十分脆弱。主要表现为企业规模小,实力弱,连锁配送经营缺少骨干型的龙头企业,做大做强艰难等,这些都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地加以解决。
    二、关于2007年工作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重点工作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以及全国总社、省社的指示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合作制原则和为农服务宗旨,着力实施“新网工程”,加快农村现代经营服务网络建设,着力推进开放办社, 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着力发展联合与合作,提高经营活力和市场竞争力,促进供销社又好又快发展,努力成为农民经济合作的带动力量、农村现代流通的主导力量、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骨干力量,为实现我市走在中部地区同等城市发展前列, 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二)总体目标
    1、全年经济增长继续保持在全省同行业前列,实现销售总额和汇总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0%。
    2、规范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15个,其中专业合作社(联合社)10个、专业协会5个;规范发展“一社两店”的综合服务社50个;新建“宜昌供销”农资农家店100个;规范改造、重组基层供销社20个,市社突出抓好2-3个示范社。
    3、新增连锁网点100个,实现连锁经营销售额比上年增长10%;新增扩建农产品交易市场2个,实现市场交易总额比上年增长10%;实现农产品收购总额和助农增收比上年增长10%。
    (三)重点工作
    1、大力推进“新网工程”。抢抓国家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机遇,运用现代流通方式,广泛开展联合与合作,“整合、改造、提升、优化”供销社传统经营网络和推进 “新网工程” 建设,实现联合发展。以构建和完善农村商品配送、农产品流通、农村再生资源回收3大体系为重点,加快6大网络建设,即建立和完善农业生产资料连锁配送网络,烟花爆竹、医药药材、日用消费品和再生资源连锁经营网络,以棉花、柑橘为主的农产品销售网络。通过网络建设,形成“小超市大连锁”的发展格局,实现“绿色食品进城,放心商品下乡”的“双向流通”。要着力打造县域基础网络,以市农资公司和湖北新合作公司、东方超市等连锁企业为龙头,继续推进农资连锁经营网络建设和“超市下乡”,以“直营带加盟”为主要方式,在县级或乡镇建设中心店和配送中心,组织村级加盟店对接,努力提高农资农家店和日用品超市在乡(镇)、村两级的覆盖率。要重点抓好农产品进市场、进超市,促进专业合作社与市场、超市的对接,使更多的优质农产品通过加工包装进入超市,实现千家万户的生产与千姿百态的消费有机对接。要积极构筑废旧物资回收加工利用产业链,建立和完善社区绿色文明回收加工网络体系,建设布局合理的废旧物资交易集散市场,积极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参与建设节约型社会。要进一步做好与有关部门的协调工作,维护好烟花爆竹统一归口经营格局,促进各地搞好归口经营管理。
    2、着力推进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规范发展。认真贯彻实施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充分发挥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的作用,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指导、扶持和服务工作,依法做好申请登记工作,按照“巩固、完善、提高”的要求,规范发展“两社一会”,广泛对接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加快培育和发展现代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在发展专业合作社方面,要适应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需要,立足当地资源条件,结合农业结构调整,以某一主导产业和拳头产品为基础,按照“自愿、互利、民主、平等”的原则建立和发展。继续积极参与总社组织的“千社千品”市场工程。在发展综合服务社方面,要推广夷陵区供销社的做法与经验,在规范建社上下功夫,大力实施“一社两店入村服务工程”,提升对农民的综合服务功能,把为农服务渗透到农村社区各个领域,尽可能满足农村社区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在发展行业协会方面。充分发挥现有棉花、农资、果品、柑橘、烟花爆竹、再生资源等专业协会的作用,发布行业信息,促进行业自律,引领行业发展。适时组建茶叶、蔬菜、蜂产品、中药材、食用菌等全市性行业协会,促进产销衔接,引导农民进入市场。加强宜昌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的建设,做好全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网页的组稿、编辑、宣传工作,组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推介活动。继续开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经纪人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重点联系指导办好3个专业合作社、5个综合服务社、2个农产品行业协会。
    3、加快供销社改革发展步伐。要着力推进基层社的分类改造,实现基层社由“守摊子”向自主经营转变,由单纯流通领域向农工商、产加销多领域转变,由单一经营向为农民提供购销、技术、信息和文化等综合服务转变。对具有资产实力和经营优势的基层社,要吸收职工和农民入股,改制为股份合作社。对缺乏资产实力和经营优势的基层社,以剥离一部分有效资产出资为基础,组织农民投资入股,兴办专业合作社和综合服务社,以专业合作社和综合服务社的民办体制与机制改造基层社。对职工全员转变身份后仍有一定净资产、少数聘用人员留守的基层社,其净资产可纳入县(市区)社统一管理,也可改制成为县(市区)社的分社,实行一县(市区)一社。对已经名存实亡或破产清算的基层社,县(市区)社要争取当地党政领导支持,按照合作制原则,组织农民重建专业性或综合性的新型合作社。完成社有企业的调整重组和股份制改造,重点抓好棉花企业改制和大力兴建、发展日用工业品配送企业。
    4、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培育壮大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依托农产品专业化、规模化生产区域,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综合效益。市社要加快农特产品展销中心、艾家嘴仓储和王家河果品市场等为农服务项目建设,重点培植和支持宜昌市吉合、宜昌市果杂、宜昌吉祥、吉创和枝江棉花、宜都华鑫、夷陵众生等具有比较优势的龙头企业,打造农资、棉花、柑橘、蔬果、药材、茶叶等产业链,以资本运营和优势品牌为纽带,盘活资本存量,整合资源要素,开展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联合与合作,推进优势产品向优势企业集中、优势企业向优势产业和优势区域集聚。积极鼓励龙头企业创办或领办各类中介服务组织,培育和扶持专业大户和经纪人队伍,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认真总结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和“农产品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的经验。加强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各地要结合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和龙头企业加工需要,突出重点,突出特色,合理布局,建设专业化、规模化、优质化、标准化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将推进“一村一品”纳入基地建设,积极发展品质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提高农业的规模效益。要依托三峡宜昌供销合作网,搭建农产品的公共信息和电子商务平台,为广大农民和农产品生产加工经营企业提供农产品的公共信息,并逐步建立起面向全市农产品生产、收购、储存、销售的电子商务平台,切实帮助农民增产增收。
    5、加快联社职能转换。各级联合社要积极转换职能,把工作重点放在为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和社有企业服务上,着力搭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行业协会的发展服务和农民技能培训等公共服务平台,使供销社逐步发展成为综合性、开放性的为农服务组织。要积极为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服务,吸收他们加入联合社,也可以吸收他们参股社有企业,尤其是县级供销社要充分发挥领办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中的核心作用,加强调查研究,总结推广经验,协调争取扶持政策,为合作经济组织办实事,让社员得实惠。同时,要积极探索社有资产管理方式,逐步实现由直接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向以出资人身份间接进行监督管理转变;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内部管理,规范目标管理、财务管理、审计管理等制度,提升资本运营质量和资产监管水平;继续做好“财务挂账”和银行债务化解工作,保全社有资产,维护经营稳定。
    6、切实加强“三个文明”建设。加强领导班子和队伍建设,重点抓好市联社一届社员代表大会的换届选举工作;在全系统开展“五个一”人才建设工程,即选一个好领导,配一个好班子,带一个好队伍,谋一个好思路,树一个好作风。加强理论学习和舆论宣传,不断丰富和发展合作经济理论,指导和推动各项具体工作。充分利用各种传媒工具,传播合作社文化,宣传供销社工作,吸引和争取社会各界对供销合作事业的关注与支持;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把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机结合,激发广大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和创新潜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制定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加强群团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企业民主管理,充分发挥职工群众在“三个文明”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切实做好老干部工作,确保专项经费按政策落实及工作人员队伍稳定。加强安全维稳工作,进一步加强安全监管,强化安全意识,明确安全责任,加大安全投入,整改安全隐患,确保全年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认真落实《信访条例》,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认真抓好“五五”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确保一方平安,促进社会和谐。